服务中国会计行业!
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计学习 > 会计实务操作 > 正文

企业不同范畴的“工资”概念详解(4)

2014-12-02 11:12 来源:中国会计网 | 会计通-中国会计行业门户 | 会计论坛

一般来说,属于单位“工资薪金总额”的项目也应属于单位雇员“工资薪金所得”的项目,但不属于单位“工资薪金支出”的项目也可能属于单位雇员“工资薪金所得”的项目。例如1,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工资薪金总额,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即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不计入“工资薪金总额”,但要计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例如2,按照财政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标准领取的误餐补助包括在“工资薪金总额”中,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如果是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助、津贴就须计入“工资薪金所得”。

  (二)适用主体的区别

  1、工资总额

  是单位主体向其成员实际支付的全部劳动报酬,而不论劳动报酬的列支渠道。另外,任何单位都要统计并上报“工资总额报表”的数据。

  2、职工薪酬

  是单位主体向其成员实际支付的全部劳动报酬、福利或为其成员而实际支付或发生的各项支出,也不论劳动报酬的列支渠道。但“职工薪酬”只是在企业单位(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职工薪酬”的核算。

  3、工资薪金总额

  是单位主体向其成员支付的在成本费用列支的全部劳动报酬;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单位才涉及“工资薪金总额”的问题,而不是所有单位。“工资总额”与“工资、薪金支出”的涵盖项目略有差异。例如,误餐补助不属于“工资总额”的范围,误餐补贴则包括在企业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总额”中。

  4、工资薪金所得

  是雇员主体的收入(所得)概念,而不是单位主体的支出概念。但又由于单位必须履行为本单位员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法定义务,要求单位要争取掌握理解“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

  二、“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及“工资薪金所得”之间的联系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及“工资薪金所得”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互相之间的交集还是很多。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不存在各自的特殊性差异,它们之间会经常发生重合,这也是四者之间容易混淆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工资总额”、“工资薪金总额”及“工资薪金所得”三者之间的重合度较高。例如,如果单位的“工资总额”都是在成本费用列支的,那么,“工资总额”可能等同于“工资薪金总额”。另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为便于考核管理,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需同时使用“工资薪金总额”、“工资总额”这两个概念,而不仅仅是“工资薪金总额”的概念。

  同样,很多情况下,单位的“工资薪金总额”可能等同于雇员的“工资薪金所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资总额”、“工资薪金总额”与“工资薪金所得”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来说,要分别不同的范畴和用途使用统计概念范畴的“工资总额”、企业会计准则概念范畴的“职工薪酬”、企业所得税法概念范畴的“工资薪金总额”和个人所得税法概念范畴的“工资薪金所得”,否则会出现原则性错误,甚至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