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再减去营业收入应负担的税金后的数额。企业税后利润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一是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二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是提取公益金;四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一)企业利润管理的动因分析
小企业管理当局对利润管理的动因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
(1)需求动因。对小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时,绝大部分都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利润总额上。
(2)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总是比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更为熟悉;债权人相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对信息的知晓程度往往处于弱势;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政府一般而言难以获取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管理能力。
(3)会计人员的企业立场。在法规、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对影响利润的相关会计数据进行管理控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4)会计准则的推动。
(二)利润管理的作用
利润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利润管理可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3)利润管理可作为向外界传递有用信息的工具。
(4)利润管理有利于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目标战略。
(三)目标利润管理
目标利润是确保公司经营需要、投资增长、股利分配的一个利润数额,是公司经营层面所达到的一个具体数额。围绕这个经营目标所开展的工作,都属于目标利润管理的范围。
目标利润管理包括几个环节:确定目标利润;测算为实现目标利润的具体收支计划;组织目标利润的实现。
1.目标利润测算
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相关比率法和因素测算法。
(1)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成本-业务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利润分析法”,也称损益平衡分析法,主要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用于利润预测、成本和业务量预测,本量利分析法是以成本性态研究为基础的。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随业务量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
混合成本介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是指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可将其分解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