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是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山西省高度重视,实打实、硬碰硬地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财税支持政策,采取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切实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六保”“三保”、政府债务管理等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精打细算编制预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政府过“紧日子”的各项要求,在编制今年省本级预算时,对一般性支出压减20%,对“三公”经费支出压减3%,压减政策到期、一次性项目和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集中财力保障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全国两会提出各级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山西省将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省级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接待费、车辆运行费和出国费,确保2020年一般性支出可压尽压、应压尽压。
二是建立定期压减清理机制。对未按规定时限分配下达的专项资金,定期按照一定比例压减预算。截至5月底,已压减收回部分财政资金,调整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亟需重点支持的领域。下一步还将对截至6月底未下达的省级2020年专项资金进行压减,对截至9月底未下达的省级2020年专项资金原则上全部收回。
三是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将项目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前置条件,所有专项转移支付下达预算时必须同步下达项目绩效目标,并依据绩效目标做好绩效运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是加强制度保障。年初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压减一般性支出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在2020年预算安排中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节省下的资金优先用于保障“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研究制定项目支出标准,织紧织密财政支出管控的制度笼子。
五是加大考核力度。将“坚决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市,纳入省政府“13710”督办体系,进一步加大督促力度,确保压减工作取得成效。加强财政暂付性款项风险防控,出台了山西省财政暂付性款项风险防控方案,将风险防控落实情况纳入全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由省人民政府对各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提高了暂付款风险防控考核层级,推动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对暂付款风险防控工作的思想认识,确保各级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落细支持疫情防控各项财税政策,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
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负担。1—4月累计减税63.78亿元。落实省政府《山西省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将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在国家规定税额幅度内再次下调10%,预计2020年减税4亿元。严格执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免减缓规定,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260亿元。
二是发挥政府债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安排42.09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转贷市县债券465亿元,占全省已下达债券总量的87%,助推基层全面复工复产。落实交通干线、大水网、农谷产业园等一大批省委、省政府重点项目的同时,不落下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加大对脱贫攻坚、汾河流域治理、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投入保障。
三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动降低山西省担保机构担保准入门槛、开辟“1日审批”绿色通道、下调担保费率最低至5‰、阶段性取消再担保收费,有效降低企业流动性压力。截至目前,全省担保体系共为529户小微企业提供复工复产融资担保,涉及金额16.48亿元;协调银行办理展期、倒贷、延迟付息9户,涉及金额0.98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阶段性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0.8亿元。
四是提升应急储备保障能力。拨付资金2008万元,支持粮食储备库标准化储备仓和粮油物流仓储设施建设,有效保证全省“粮袋子”的充足供应和价格稳定。
五是发挥政府采购拉动社会需求效应。创新电子卖场进驻管理方式,由注册条件审核制改进为承诺备案制,明确全省各级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采购单位,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作为紧急采购项目执行,无需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并优先向复工复产企业直接采购。
三、把“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运用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全力做好疫情期间稳定就业岗位工作。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83亿元,惠及7939户企业近136万名职工,并向11.93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61亿元。
二是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支持申请条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安排首批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5.9亿元,用于全省100万人次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取证补贴。
四是突出支持重点群众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补贴力度,积极推动农民工特别是贫困农民工有组织、成规模、分批次尽快有序返岗、平安就业。
五是积极支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12.4万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中具备产业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支持参加技能培训、村内扶贫公益岗位安置等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四、兜牢兜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底线,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一是资金保障到位。加大财政库款调度,截至5月底,省财政累计向市县调度库款资金8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3亿元,并在3-6月阶段性提高县级财政资金留用比例5个百分点,缓解基层财政库款紧张。同时,提早下达对县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缓解基层财政财力紧张,保障基层疫情防控和“三保”资金需要。
二是“三保”审核监控机制到位。一方面建立了“三保”预算事前审核机制。将40个重点关注县区纳入今年“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试点范围,审核按照“县级报送+省、市级审核+结果报备”的程序,重点关注县级财政收入、“三保”支出的保障范围、标准以及预算安排等情况,从源头上保障“三保”支出足额列入预算。另一方面建立了“三保”预算事中监控机制。加大对重点关注县区的预算执行监控力度,按月对纳入重点关注县区的“三保”预算资金保障、预算执行、库款调度及风险管控等情况进行监控,随时掌握财政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工资支付保障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对部分存在工资保障风险的县区进行监测预警,在防范基层工资支出风险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保障作用。
三是督促指导到位。及时出台有效应对疫情加强基层“三保”工作的通知,从完善“三保”保障机制、强化库款管理、编实编细预算、加快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5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对基层财政造成的减收增支压力,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牢牢兜住“三保”底线。
五、“三个注重”共同发力,着力促进政府债务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注重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把准时间节点,提前开展基础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工作进度,主要体现了一个“快”字。收到财政部下达限额后,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分配意见,在获得批准后,立即提请省人大审议,同时组织发行工作,确保债券如约发行。由于项目储备、需求摸底、手续完善等前期各项工作着手早、准备充分,山西省今年第一批、第二批债券从收到额度、提出分配意见,到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都仅用了一天时间。
二是注重创新债务管理模式。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新政策,推进专项债券制度改革,着手制定山西省涵盖专项债券资金及项目、资产、配套融资等事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有利于高质量统筹谋划专项债券及项目,规范各级各部门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在创新债券发行方面,试点发行高铁、旅游公路等领域全省项目集合债券,摸索中长期债券组合方式分散风险,探索发行分期还本含权债券,提高政府债券的质效和生命力。
三是注重防控债务风险。坚守债务限额“天花板”,实现债务规模与可偿债财力相匹配,与地方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相适应。定期评估市县债务风险,指导高风险地区科学制定化解方案,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压减举债规模、发行再融资债券、处置国有资产等措施,按期退出风险地区。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对高风险平台公司进行预警,积极防范化解平台公司到期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