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作为国家战略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上海市税务部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相关兄弟省市税务部门密切协作,当好优化营商环境主力军,助力打造科创共同体,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畅通的要素流动,让资源高效配置,激发区域经济动能。2019年12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宁波三省两市税务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税收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在联席会议、合作办公室、专项工作组“三个层级”协调机制的保障下,一项项税收服务创新举措有效落地,为助推一体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2020年5月,全国首单跨省涉税迁移业务在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中的上海青浦落地,打通了税收数据传递的省际通道。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已有83户企业成功办理跨省迁移。2020年8月,示范区税务机关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出首批4大类15个涉税事项通办清单。很快,这项举措在长三角全域得到推广实施。2020年10月,《长三角“最多跑一次”税务事项清单》发布,信息报告、发票办理等14大类199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理,为长三角地区纳税人办税“再提速”。
除了融合办税不断推进,税务执法区域协同也让企业负担更轻。“长三角越来越像一座城。”亚士创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沈安这样评价。亚士创能创办于浙江杭州,总部在上海青浦,最大的制造基地在安徽滁州。税务执法区域协同,让企业在内部税务事项管理上能够同事同标。“比如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统一,使处罚标准更加公平透明,让跨区域布局的企业明明白白、放心经营。”沈安说。
继《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在今年7月发布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也紧随出台。在此过程中,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巩固落实好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多税种为辅助的绿色税收体系,为服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提供“税务方案”。
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拥有废玻璃处理技术相关专利50余项,其首创的废玻璃“干洗”技术彻底摆脱了废玻璃分拣中对水洗的依赖,解决了废水污染难题。
“税务部门持续跟进,辅导我们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2019年以来公司享受退款7800余万元。”燕龙基公司财务总监张震表示,公司将持续进行技术升级,推动绿色低碳生产,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低碳零碳引领区和样板间贡献力量。
在绿色税制助力下,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公司同样驶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环保研发资金,促进银杏叶提取银杏酮酯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升级,目前已取得四个废水处理工艺的发明专利,推动形成发展良性循环。“达标准、免税收,让我们觉得绿色环保之路越走越有劲。”杏灵科技环保部门负责人沈梦乐表示。
在落实落细绿色税制的基础上,上海市税务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设计多类监控指标,建设绿色税种税源数据库,推进数据共享集成应用。数据显示,与2019年对比,上海市纳税人申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年降幅分别达13.8%、21.03%,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年降幅达8.48%,绿色税制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已初步彰显。
潮起长三角,扬帆正当时。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税务部门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税务总局党委要求,坚持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与兄弟省市税务局深化合作,探索跨区域税收协作新模式,持续推进区域征管一体化、办税便利化新举措,助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推动“长三角”巨轮乘风破浪、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