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1日 来源:财政部上海监管局
绩效自评作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链条,是主管部门以及资金使用单位支出绩效意识的集中体现。绩效自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体绩效评价质量、后续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在开展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自评结果抽审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升了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以及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自评工作,对增强支出绩效意识,提高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较好作用。
一、夯实工作基础,做到“实”
为科学高效地完成抽审工作,上海监管局从科学选点、贯彻文件、摸清概况、制定流程等四个方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厘清绩效自评现场抽审工作总体思路,扎实打好抽审基础工作。一是科学选点,对绩效自评报告逐一审阅,通过对中央资金投入量、绩效目标设定情况、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等开展分析后,确定现场抽审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统筹力量,针对各自评报告分别成立抽审组,为抽审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研学文件,组织抽审组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包括绩效自评工作通知、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等,吃透文件精神,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尺。三是摸清概况,主动与上海市财政局及相关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开展前期摸底,了解资金规模、重点投向、分配管理等基本概况。四是制定流程,明确具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工作步骤、人员分工等,提前准备抽审资料清单和问卷调查范本,科学安排,确保高效。
二、突出抽审重点,关注“质”
坚持在确保绩效目标保质保量上下功夫,充分结合项目立项背景和实施方案,注重绩效自评质量控制,重点关注绩效目标执行结果。一是关注项目执行中的合规性,包括资金分解下达及拨付到位、资金使用合规性、预算执行率、主管部门及资金使用单位对资金的管理等情况。二是关注绩效自评报告的规范性,包括报告格式是否符合相关文件要求、报告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指标填报是否真实合理、公式计算是否准确等。三是关注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包括项目绩效目标是否综合体现了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定性定量指标设置是否合理、指标内容前后是否矛盾、指标内容与指标值设置是否一致、指标设置是否全面反映项目执行情况等。
三、深入一线审核,确保“效”
奔赴各区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用心听、全面看、深入核,确保抽审结果真实、准确、客观。一是用心听,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听取不同主体和不同层面的情况介绍,包括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项目收益群体的介绍、反映和意见建议,努力做到客观、全面地反映项目整体绩效状况。如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项目,从课程设置、培养条件、实践操作、后勤保障等10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抽审医院现场随机发放3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1份,确保项目满意度指标真实、有效、可衡量。二是全面看,按照本次抽审的重点内容,深入实地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以直观感受弥补书面资料信息量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真实资料。如对“就业补助资金”项目,突击到各培训点审核档案资料、查看培训开展情况等,确保各个环节不遗漏。三是深入核,除细致深入地对各类数据资料进行比对核实、将取得的测算依据与指标值逐项核对外,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剖析问题原因及财政支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管理的政策建议,更好地发挥政策效用。
本次绩效自评结果现场抽审工作,是完善中央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全过程管理的有益探索。上海监管局将持续关注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呼声,为政策完善建言献策,促进中央财政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