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费用=损益
资产=负债+股本+损益
会计科目按使用目的之不同而分开:
保险费→劳保费,火险,水险费
交际费→营业交际费,管理交际费。
间接人工→修缮费,交通费,保险费,交通车费用
以上这些会计科目的设立,其主要目的是让财务报表充分表达管理者所需信息,以利管理人员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发挥重点管理的效果。
用子科目产出明细表
为了更进一步掌握明细信息,会计系统中还有子科目的设计,子科目通常会附属在资产、负债、资本三类会计科目之后,是更详细的分类。子科目与会计科目最大的不同是,子科目不会出现在财务报表上,只会以附表的方式附在财务报表后面”供查核或管理之用”。
总之,会计科目只是管理信息的统计分类,管理人员可以不必考虑会计的专业知识,只依照管理上的需要增设会计科目及子科目,可使会计信息有更大的管理功能。 故管理人员可以经由会计科目的订定,掌握所需的信息,并可由上面的公式查证损益的真实性。
会计科目是指在财务报表上会出现的统计分类,一般都有习惯上的设定(但管理人员也可以依管理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自己设定的科目),多数的会计科目,管理人员皆可望文知意,但有小部分的会计科目,需要特别解释:
一、备抵呆账:这个科目是为了防止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中,可能有部份呆账,但在目前却无法确认,故先估计一个呆账数字,列在损益表中视为损失,并将备抵呆账科目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下面,为应收账款(票据)的抵消科目,将来真正发生呆账时,将应收账款与备抵呆账同时减少,对资本(损益)不发生影响。所以备抵呆账越多,表示企业的资本越实在。
二、累计折旧:这个科目是为了表达固定资产因使用而折价的部分,折旧的金额通常按该资产之使用年限而分别订定,但由于只是一个估计的金额,所以只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下面表达应抵扣的金额,再将来资产报废时,将资产与累计折旧同时减少,也不会影响股东的权益。
三、递延性费用:某些费用如果金额大,而且其支出的效用也超过一个会计期间时,这些费用就以递延xx费用(如递延广告费)科目作为资产入账,以后按期摊销,这类资产的金额越大,企业大来的负担也会越大。
四、各种准备:所谓准备是指企业之未来之支出,故是一种不确定的负债,例如退休金准备,土地增值税准备等,提拨这些准备的目的是告知管理人员,企业未来还有多少费用可能要支出,事实上这些钱并未准备好,所以稳健的企业常将准备金额真的存入银行专户,将来支付之时银行专户与准备科目同时扣除。
五、各种公债:是企业盈余保留在企业内的金额,将来可以转为股本,故越多时财务体质越好。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要求一些特别的科目
如无特别的要求,会计人员通常会将会计科目订得相当简单,以利会计人员作业,但为了配合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人员应该懂得要求会计人员设定一些特别的科目: 例如为了掌握企业经营的重点,管理人员可以针对金额大的事项及弹性大的事项订定较详细的会计科目,也可以针对异常状况订定一些会计科目,更可以配合预算的管理而订定相对应的会计科目。下面是一些实例:
一、将金额大的事项,用会计科目作更详细的分类:
销货→ A类产品销货、B类产品销货‥
→ 甲地区销货、乙地区品销货‥ 、
材料→ A类材料、B类材料、呆料‥
应收账款→外销应收账款,内销应收账款、催收账款。
二、将特殊成本与正常成本分开,以便异常管理。
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废品,盘损
直接人工→人工成本,无效人工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项目费用
三、费用与企业组织配合,以便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