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5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和营改增收入划分改革、大规模减税降费、主动实施减量发展等政策持续影响,加上2020年突发疫情冲击,北京财政收入增速逐年放缓,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空前巨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北京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为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5年来,北京财政用好“减”、“撬”、“控”、“融”、“创”、“保”六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管理的“除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当好民生“压舱石”、经济“助推器”,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取得了首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乘数效应”。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年均增速3%,收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超过八成。通过统筹债券资金、调用预算稳定调节资金等筹集财力,财政支出保持必要的强度,支出年均增长5.5%,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教育、医疗等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八成以上,且逐年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能不断提升。
减,全面落实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把“真金白银”让利企业与个人。先后取消或停征5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降低3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停征4项政府性基金,调整6项政府性基金征收政策,五年累计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超4700亿元。
撬,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首都建设。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财政政策工具“组合拳”,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首都建设,为企业注入“活水”。截至2020年6月,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共投资4672个项目,财政资金引导放大倍数达3.7倍,所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个数占比超过90%,“乘数效应”凸显。规范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全市PPP项目总投资2245亿元(数据截至2020年10月),预计吸引社会资本1550亿元,占总投资69%。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作用,中小微企业采购份额占比超过80%。
控,按照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控增支政策及政府运行成本。通过连续多年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盘活存量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等强有力的约束措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强化成本控制,在全国首推财政支出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形成财政支出标准86项,节约财政资金约150亿元。严控措施节约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改善民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支持创新发展等首都发展重点领域。
融,发挥政府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作用。在强化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的基础上,累计发行新增政府债券4060.05亿元,重点投向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棚户区改造、新机场、环境整治、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和全市重点工作。
创,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支持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5年间财政科技资金累计投入1948.4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超过64.0%。构建“1+N”财政支持高精尖产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财政促进民间投资27项措施、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8项措施、医药健康14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制定“五新”政策资金保障方案,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统筹政策资金支持“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进金融、科技、互联网信息、专业服务等8个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助力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加速,2020年北京市全球独角兽企业达93家、居全球榜首,连续3年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一。
保,突出财政资金公共属性,围绕“七有、五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年来,财政资金公共属性凸显,精准投入、保障有力,围绕“七有、五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财政教育投入累计约5132.5亿元,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全市5年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0%,普惠率达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约4225.7亿元,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5年来城镇新增就业178.1万人,新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5家。卫生健康支出累计约2415.7亿元,加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院前医疗急救效率明显提升,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17个市属医院发热门诊提升改造项目全部竣工投用,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超90%,三级甲等医院警务室实现全覆盖。交通运输累计投入约1985.8亿元,构建高效密集的交通网,引导绿色出行,助力实现中心城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75%,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以内。住房保障累计投入约815.5亿元,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老楼增设电梯完成1327部,棚改安置房14.93万套(户)。加大环境治理,累计投入1752.1亿元,开展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持久战。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由80.6微克/立方米降至为38微克/立方米。改善城市环境秩序,推进新增绿地3600公顷,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000余个,保障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基本完成。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累计拨付对口援建资金270.5亿元,助力新疆、西藏、青海、河北、内蒙古、湖北、河南等7省(区)90个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低收入农户“三保障”水平,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回眸“十三五”,北京财政攻坚克难,革故鼎新,成绩斐然。北京市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连续4年在国务院对地方政府“真抓实干”考核中获得通报表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财政部对地方考核中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省市,连续5年被清华大学评定为全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榜首,政府债务风险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展望“十四五”,在新的发展阶段,北京财政将准确把握首都新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立足财政职能,坚定信心、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北京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