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积极财政政策在2020年将如何继续发力?为期两天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今天(27日)在北京闭幕。本次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对2020年财政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和部署,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减税降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地方隐性债务、专项债等备受关注的财政议题,都释放出一些新动向。
2020年财政政策主基调:“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
“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是202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基调。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现场说:“‘提质增效’体现在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向内挖潜,不断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结构调整’体现在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
减税降费:关键在“巩固”和“拓展”
在这样的主基调下,制度性的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在2019年整体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2万亿元的基础上,如何在2020年继续发力?“巩固”和“拓展”是两个重要方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解读,“巩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现有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将进一步落实落细。“我们要继续施行减税降费的政策,减税降费的政策要落实落细,要精准发力。比如,我们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落点,因为小微企业关系到就业的增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刚认为,可以期待的是,除了“巩固”,减税降费政策还将有所“拓展”。“比如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提振实体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税收政策应该体现这些目标,从而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财政支出:强调民生兜底保障及结构优化
减税降费切实带来了就业和经济的增长,但也增加了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这一问题难以回避。本次会议指出,越是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越要分清轻重缓急,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仍然是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
对此,王志刚表示,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完成之年,结合这样的背景来看,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就业与社保等领域的中央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在保持一定支出规模的同时,加大支出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政策效果,这也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提质增效”要求。
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在地方财政方面,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继续成为关注焦点。
刘昆在现场说:“完善制度建设,堵塞监管漏洞,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各地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实做细并严格执行化债方案,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强化监督问责,从严整治举债乱象,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解读,会上提到的“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实做细并严格执行化债方案”具有亮点。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涉及到大量的政府固定支出责任,例如承诺本金回购、承诺最低收益、承担社会资本方资本金损失等,这些都涉及到债权人的重大利益。那么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长大幅放缓、财政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依法合规、公平对等地解决隐性债务问题实属不易。如果能切实做到,将为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累丰富而有益的经验。”封北麟说。
专项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
在严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融资的唯一“正门”,其中又以专项债为主。最新消息是,1万亿“提前批”专项债发行将在下周1月2日“开闸”,时间上明显早于2019年。
刘昆在现场强调,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从而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债券投向结构,落实好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政策,积极发挥专项债券融资成本低、作用机制直接、政策见效快等优势。”
封北麟说,之所以要强调“资金跟着项目走”,是为了避免出现“有钱却没适当项目”的现象。“要坚定地落实专项债项目融资与收益相平衡的基本原则,确保专项债融资资金的期限与项目的资金需求结构相匹配,确保形成专项债资金借用还一体化的闭环管理,防范潜在风险。”
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要协同精准发力
此外,会上还强调,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精准发力,加强与就业、消费、投资、产业、区域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如何理解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之间的协同发力?白景明说:“我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要相互协调贯通。相互协调贯通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围绕着同一个宏观政策目标发力。比如,我们现在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那么稳健的货币政策会降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成本。再举例说,我们给企业减税的时候,其中一个目标是促就业。我们在个人所得税上减税,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