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财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在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2020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初步安排,并部署了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他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同时,做好财政节支工作,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财政保障力度。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扎实做好5项重点8个方面工作。
2020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做到有保有压;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着重把握四个原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执守简朴、力戒浮华,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
◎以收定支、量力而行。要科学分析预测、实事求是地编制收入预算,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要坚持量入为出,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该砍的要砍,该减的要减,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安排支出预算要符合基本国情和当地实际,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实际效果和可持续性。
◎加强管理、严肃纪律。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必须出台的政策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资金。要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严肃财经纪律,敢于坚持原则,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
◎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强化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强中央与地方协同配合,提高财政系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在落实财税改革部署、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扎实做好5项重点工作
◎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要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方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般性支出要大力压减,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要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要切实保障重点支出,确保一般性转移支付要明显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有较高增幅。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明确财政支出重点,找准短板和薄弱环节,集中政策和资金予以精准保障。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绩效理念体现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提高财政基础管理水平,确保内涵式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和更可持续。
◎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减税降费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出口增长等,还将继续研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减税降费信息共享,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牢牢把握“三个确保”要求,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财政把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也是扩大支出的一种方式。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
◎切实做好财政节支工作。要更加突出以收定支,通过节支改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地方财政一般性支出也要在2019年已压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继续盘活各类存量资金和资产。预算执行中要按照能省则省的原则,把可不再安排的支出节省下来。从严控制财政资金拨付,已经列入预算的基本支出要依据国家规定予以保障,项目支出要体现节支要求,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合同约定和规定程序拨付,严禁超进度超合同提前拨款。严禁采取以拨代支、虚列支出等方式抬高预算执行进度。对不具备实施条件、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预计难以支出的项目,一律不拨付资金。
◎发挥好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要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在分配民生类资金时,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基本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保障的重要位置,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上短板,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要以失业人员、城乡低保户、社会救助人群、受灾群众、特困人员以及优抚对象为重点,密切关注困难群众数量、困难面以及困难程度的变动,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做到应保尽保。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债券投向结构,落实好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政策,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储备一批、发行一批、建设一批、接续一批公益性建设项目,积极发挥专项债券融资成本低、作用机制直接、政策见效快等优势,尽快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的财政保障力度。为支持地方尤其是困难地区正常运转,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省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增强相关地区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基层和困难地方做好“三保”工作,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
部署开展8个方面工作任务
◎着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照完成相关定性定量指标,针对突出问题持续发力。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强化监督问责,从严整治举债乱象,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建立与支持创新相适应的政府采购交易制度、成本管理和风险分担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着力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着力提升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水平,促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的协同性,支持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落地,做好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地区振兴、西部大开发等财税支持政策措施的落地工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上短板,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做好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国家队备战财力保障工作。
◎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蹄疾步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主要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债管理市场化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调整优化关税政策体系,大力推进税收立法工作。同时,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着力强化财政管理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狠抓制度建设和执行,扎笼子、堵漏洞、强监管,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绩效。以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绩效。
◎着力深化国际财经合作,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积极主动开展多双边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支持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进口税收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积极主动开展多双边交流合作,推动多双边财经合作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