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计信息 > 税务资讯 > 正文

深圳前海取消港澳就业证拟 扩大个税补贴范围

2018-03-23 08: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杜弘禹
  导读
 
  深圳前海宣布,即日起在当地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专家认为,前海此番探索意义重大,体现了市场管理的负面清单思维,由此带来的营商环境优化,将推动大湾区建设。在地方先行先试之外,粤港澳三地的协调协同问题仍需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加以解决。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体制机制壁垒,开始出现实质性的破解迹象。
 
  3月19日,深圳前海管理局官方网站挂出一则公告,宣布即日起对在深圳前海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至此,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在前海率先取消。
 
  这对港澳居民北上发展是一大便利,是粤港澳大湾区希望实现的效果之一,也是其深入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各方一直呼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
 
  前海的改革只是一个开始。3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正在制定,很快会出台实施,港澳居民到内地来,特别是到广东来工作、生活,在住房、教育、交通等诸多方面将逐步享受同等的待遇。
 
  破解港澳人才内地工作生活难题
 
  一直以来,港澳居民到内地工作必须先取得就业许可,而且办理起来较为复杂繁琐。
 
  以深圳为例,港澳居民需在多个部门之间往返多次,耗时至少需要一周以上。办理过程还有着诸多限制,比如体检只能在深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口岸医院)进行,而且体检证明只有一年的有效期。
 
  更为重要的是,就业证办理并不是一劳永逸。就业证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因此到期后需要重新更换。如果港澳居民在内地的工作单位变更,需要注销原单位就业证并新办就业证。港澳居民回乡证号码换发变更后,也需要在社保等系统重新办理相应变更手续。
 
  这种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港澳人才到内地就业的积极性。2017年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联对近300名港澳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60%的受访者认为在内地居住就业的手续办理过于繁琐。
 
  香港广东青年总会民生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林至颖一直呼吁取消就业证。他认为,就业证形成两大“困扰”:一是需要企业协助办理,增加了用人企业的负担;二是办理时间较长,而企业用工不等人。这意味着,从内地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有得选择,也会更倾向于雇佣不需就业证的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认为,尽管当前鼓励港澳人才到内地创业就业,但由于体制机制问题,他们享受不到同等待遇,因此效果也并不理想,这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
 
  前海实行免办就业证,试图探索从根本上消除一些掣肘。按照这一新政,今后港澳居民在前海就业时,不仅可以免办就业证,而且在社保、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等方面也取消了就业证的前置查验。
 
  此外,前海推出的这一系列港澳居民就业便利化政策还包括:允许港澳居民自愿缴纳住房公积金,并在缴纳和提取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市民待遇,且可享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权利(限自住);计划扩大个税补贴范围等。
 
  这两方面更是直接关系到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居民的收入。以公积金为例,如果港澳居民在内地无法缴纳住房公积金,不仅无法享受租房、购房等相关政策优惠,并且还相当于比内地居民少了10%左右的“隐性收入”待遇。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聚集在前海的境外人才达8000多名,其中大部分来自港澳地区,这意味着有数千港澳居民可从这些新政中直接受益。
 
  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无疑更希望这能为前海引来更多港澳人才。前海管理局组织人事处(人才工作处)副处长杨珊介绍,前海已降低了香港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建筑测量师等十余类专业人才就业准入门槛,即将扩大至港澳金融和法律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便利措施将进一步推动人才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归根到底人是非常重要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认为,粤港澳合作的一大重点是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这需要依靠专业人士来推动,当前国家也高度重视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创业,这二者均指向港澳居民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化和自由化。
 
  前海先行先试,仍需国家顶层设计
 
  根据前海管理局披露的信息,上述便利化政策的依据是2017年底广东省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政策》,前海是“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也是“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类似的便利化政策或将在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出现,因为二者与前海同属上述相关示范区和试验区范畴。不过,目前尚无信息。
 
  前海、南沙和横琴均为广东自贸试验区片区,拥有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现实中的一大功能定位和探索方向是要率先对接港澳。
 
  申明浩指出,前海、南沙和横琴是广东开放力度最大的区域,并且作为自贸区,它们的各类试点和探索,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张光南也认为,前海此番探索意义重大,涉及多方面管理协调,并且体现了市场管理的负面清单思维,由此带来的营商环境优化,将推动大湾区建设。
 
  “前海与香港更为直接紧密一些,它先行先试、率先形成突破后,下一步也应该能够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地方加入。”林至颖说。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表示,2018年要推进“一地两检”“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改革,实施出入境、跨境交通等方面服务大湾区建设的18项措施,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粤学习就业生活的相关政策。
 
  不过,破除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机制壁垒,未来需要从地方层面简单的“点状突破”探索,走向更全面、更深入。多位受访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粤港澳三地的协调协同问题极为复杂,工程庞大、权限交错,甚至涉及法律问题,地方能力和空间有限,最终需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加以解决。
 
  因此,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即将出台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备受各方期待。3月9日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就表示,将加快磋商有利于粤港澳三地人员交流、货物流通、资金融通等的新机制新措施,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争取加快落实、早见成效。
 
  张光南分析,未来有宏观层面的规划指引,粤港澳大湾区内各项改革创新的探索将有更为清晰和统一的方向,形成合力后推动起来也将更为容易。
 
  “未来还是可期的。”申明浩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通过不断扩大开放逐步形成统一市场,尤其是通过实施更为合理负面清单,极大优化营商环境。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 www.ca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