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疫情期间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也正在回弹。为帮助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河南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精准打出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组合拳”,为经济复苏“添薪加力”。
减税降费“助燃”消费信心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92.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26亿元。”“数据显示,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完成了同比增长,在全国省会和直辖市中,郑州增速排名第五……”高涨的消费热情下,河南省各地税务机关借力发力,以政策红利为消费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鹤壁市零售服务业龙头企业,河南省裕隆时代百货有限公司针对小长假,在全市11家连锁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商场的客流量、购物量都有了明显上升。“以我们其中一家门店来看,相较4月份,日均客流增加了37.5%,日均销售额增加了22.1%,总体销售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88.6%。”企业财务经理王付梅介绍。
据了解,鹤壁市税务部门通过“非接触式”办税、网络在线宣传、实地走访辅导等“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为全市各类大型商超复工复产提供税务支持。以裕隆公司为例,企业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的200万元,可享受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除此之外,根据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规定,公司2月~4月可减免社保费81.8万元。“税务部门在特殊时期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心,同时我们也为此前暂停营业的商铺免掉了停业期间的租金,和商户们共渡难关。”企业总经理尹建龙表示。
服务春风化解供给之“忧”
消费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要给予需求端一定的刺激,更要在供给端给力。河南省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优势,不断细化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判分析与跟进服务,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中的“难点”“堵点”,帮助企业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市场挑战,有力畅通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循环。
开封柳州蓝桥预应力有限公司近期计划采购新型数控机床,解决技术短缺难题,但受之前疫情影响,外地供货商尚无法正常供货,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封市龙亭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按照“以需寻供”的思路,利用税收大数据为该公司联系到了省内4家销售车床的企业,并达成购销意向,签订了两台数控机床的购销合同。“税务部门对我们的服务真是及时周到,这下我们可以顺利开工生产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孙萍说道。
同样受益的还有河南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农作物种子技术研发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在今年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却受疫情影响,用工问题一时难以解决。针对复产期间企业招工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济源市税务部门及时收集企业相关需求,积极协调人社、发改等相关部门通过当地融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搭建用工供需互通平台,实现用工、求职双向无缝对接。目前,企业用工规模已达往年正常水平。
创新举措“添火”数字经济
疫情防控期间,电商行业迎来更好机遇,“云购物”更是燃起了居民的消费热情,催热数字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各地税务机关加快服务举措创新步伐,主动跟进并为企业探路“网络电商”“直播带货”做好税务支持。
汝阳县是中国历史名酒杜康酒的发源地,“酒祖圣地,山水汝阳”的靓丽名片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到来。受此前疫情影响,当地这一产业的传统销售模式受挫,虽然有不少公司也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了店铺,但缺乏专人运营,销量并不理想。
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汝阳县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走进当地酿酒企业,“面对面”把脉企业困难、摸底企业需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共同探讨通过网络销售的可行性及方法措施。同时,“一对一”宣传税费优惠政策,讲解电子发票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并根据企业需求迅速为其核定并发售电子发票,解除企业网络销售的后顾之忧。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枫表示:“网络‘销路’畅通后,杜康酒的销售额大幅增加,解决了产品滞销的问题,我们的生产线也重新恢复了生产,税企合力,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促进消费热起来的底气。”
直播带货近来更是表现不俗。确山县瓦岗镇香来美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白军敏在不久前还是一名生疏的直播“小白”,想拓展销售渠道的他,想到要借助时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
在了解到白军敏的这个想法后,确山县税务局主动对接,为其“牵线搭桥”,联系本地有电商平台推广销售经验的企业,围绕营销策略、直播组织等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为帮助企业涨流量、拓销路,税务干部还做客直播间,帮助企业迅速“涨粉”的同时,获得了一众网友的热情点赞和抢购,企业“直播带货”更有信心了。此外,税务部门还为该公司配备“首席税务服务官”,梳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一站式纳税服务,全面助力家乡农产品“网间”拓展。
现在的白军敏摇身一变成了网络红人“山地红薯姐”。“我们能踏踏实实做网络直播,为家乡好好卖点货,真要感谢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以前每天只销售几单农产品,做直播后,每天能达到二三百单。”白军敏介绍道,“随着产品订单的不断增加,企业红薯深加工车间现在每月都能够为周边的贫困户提供50-60个工作岗位,带动贫困人口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车间规模,将瓦岗红薯打造成山地甜薯领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