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把“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在税收优惠方面,政策扶持也不断加码。
“税费减免节省下来的资金,我们用来持续改进和升级数字化控制系统,加大研发,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今年10月,重庆三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何耀威表示。
位于江津区珞璜工业园的重庆三峡电线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电缆”),是集科研、生产、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拥有近20亿的线缆生产产能,“CQSX三峡电缆”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重庆市重点产品。新修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三峡电缆便是其供应商之一,凭借节能环保的优势特色,成功配套“新枢纽”。何耀威介绍,“三峡电缆是通过自研的SX-FOF1.0大数据云平台,创新研发出了中西部地区首条防火电缆,填补了该区域的空白,并将该防火电缆正式推为国家标准。”
该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持续加大的科技研发,离不开近几年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何耀威介绍,2019年以来,三峡电缆分别享受了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今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仅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综合研发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就让企业累计减税150余万元。
“硬仗要有硬实力,我们将努力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的标杆企业,未来我们的产品还将‘点亮’更多的城市新地标!”何耀威说。
风力发电作为世界能源替代的一股热潮,是一种较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对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是“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是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设单位,专业从事风电装备研制及系统总成、新能源投资开发建设和风电场工程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前,我们在国内上百个风电场派驻了运行维护团队,每个风电场至少需4名工程师值守。”该企业财务负责人王革介绍,“如今,一个标准风电场只要1名工作人员值守就够了。”
近日,走进中国海装的LiGa大数据中心,10多平方米的显示屏上跃动着800多台风力发电机的风速、风向、发电功率等实时运行数据。王革告表示,每台风机搭载了400多个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中心不仅能对发电机进行全方位监控,还能对运行状态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并进行健康状态预警,一旦千里之外的某处风电场的发电机组出现故障,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故障信息和数据将呈现在屏幕上,经工程师“远程会诊”后,一份专业的故障处理方案将在第一时间反馈至风电场,由现场人员及时处理。
LiGa大数据中心,是中国海装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它已成为中国海装运营维护工程师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也让这家企业把风力发电机的运维成本降低了1/3。
据悉,在中国海装积极布局大数据智能化的背后,既来自于对自主创新实力的底气,也来自于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王革说道:“风电行业技术更新较快,技术研发成本大,经营资金有巨大压力,而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极大的减少了我们这方面的担忧。”
翻开中国海装的减税降费账单——2018年增值税率下调到16%,当年公司应纳增值税额节约了近1062万元。2019年4月1日,原适用16%税率下调到13%,全年减少增值税支出706万元。
除了增值税税率的下调,研发费加计扣除也给企业减轻不少负担。据王革介绍,公司于2019年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以及加计摊销的无形资产成本达4973万元。“公司目前正在研发新款风机机型,这笔节省下来的研发费用大大增添了研发动力。”王革谈到。
“最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意外的,就是个税改革和社保费降率了,这让我们每个员工都切身体验到减税降费的红利。”王革欣喜地说到,“个税新政大大提高了中国海装员工的实际收入,特别是我们的科研人才,效果十分明显。”据了解,中国海装今年预计累计减免个税200余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海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复工时间延迟至2月中下旬,员工分期陆续复工,导致企业销售订单无法及时消化,同时目前市场行情还未完全恢复正常,销量暂未大幅提升,加上日常固定费用支出较大,资金周转方面相对吃紧。
谈到企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王革表示,疫情期间一系列减税降费红利的落袋给中国海装的未来发展带去了新动力。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减免社保费675万元,预计全年将享受900万元减免。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庆新增减税降费454亿元。在今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中,4151户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加计扣除额为160.6亿元。
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持续地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进一步助力全市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为“智慧重镇 智慧名城”建设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