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生产企业改善资金预算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2018-12-21 11:28     来源:中国会计网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生产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改善资金预算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实行资金预算管理可以提前预测资金过剩或资金短缺,能够使财务管理部门将暂时过剩的资金转入投资或在显露短缺时期到来之前安排筹资,使生产企业对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同时可以使企业对财务状况、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做出必要的分析与判断,为长期规划和实现未来现金流动的整体统筹奠定基础。   一、生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生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财务风险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资金监督考核环节“弱”和资金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失真,难为科学的资金预算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生产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生产企业各个层面、各个部门为保护自身利益,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当然其中有相当部分属于生产性企业。信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对经营管理层的决策和部署极为不利。   2、认为生产高于一切,对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生产企业认为生产高于一切,任何事情以及任何人都要服务于生产,这种看法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忽视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其完美的生产程序和高效的生产过程也将毫无意义。科学合理的生产资金预算恰恰正是促进高效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力工具。   3、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有的生产企业虽然有了资金预算,但并没有将其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有效结合,资金预算流于形式。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来指导资金预算的编制,使资金预算并不能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约束作用。另外,在生产资金预算编制的方法、手段、流程以及辅助措施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能按照严谨的程序和科学的布置进行编排,必然会导致生产资金预算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资金控制效果。   4、对资金预算监控、考核不力。目前生产企业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有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浪费资金问题突出。不少生产企业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考核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生产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与考核流于形式。   5、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目前,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生产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专业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对完善生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设想   要做好生产企业的资金预算,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和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体制,加强资金预算的控制与监督。   1、建立健全生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资金预算真正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只有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责任,才能保证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资金管理过程控制,提高制度执行力。有了好的制度,就要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机构和过程控制方法。建立负责人制的资金管理网络,企业财务部门要在负责人的领导下按照决策层批准的资金预算进行具体运作和过程控制,并通过财务信息平台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控制预算的执行。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行,使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将资金流转与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以及降本增效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节约成本、量入为出的资金流控制。   3、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预算。为确保资金预算的科学合理,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组织合理、信息畅通,人员到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下,成立资金预算小组,成员包括财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分别负责编制采购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投资预算。其次,是紧扣供、产、销、研资金日常管理的“主旋律”,编制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资金预算。资金预算的可行性是预算执行的保障,要对“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充分调研、协商,以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完整。   在预算具体编制前,资金预算小组应该提出明确的预算编制指导原则,为预算确定大的方向;然后由各部门、各单位提供基础资料,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资金预算,并保持各职能部门的相互沟通;最后由财务部门对企业整体预算平衡汇总,编制出总的资金预算,出具现金流量预算等相关预算报表。   4、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调控及考核。执行和调控是资金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关系到资金预算管理的成败。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和调控,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资金预算执行主体的职权;二是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构建资金预算控制网络,确定预算监控重点,采取相应的监控手段,实现预算控制目标的要求。   在资金预算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中,凡是有现金支出的,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金额和时间,由财务部门划拨执行,财务部门要将现金收支预算方案细化,将各部门的现金支出按项目编号,确定好金额和时间。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因为发生了一些变化,而随意改变预算的总体框架。对没有列人预算的项目,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开支,做到没有预算不开支。任何现金流量都必须以预算为基础,各项收支尤其是支出,都必须纳人预算管理,严禁预算外支出情况的发生,对确是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意外性支出,也必须要求责任部门编制补充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环节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企业战略决策发生重大调整时,预算调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使预算调整规范化。   预算信息反馈是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控职能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为满足资金预算管理调控的需要,必须首先构建相关、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预算反馈报告预算责任指标的履行情况,包括预算额、实际额、差异额及差异的原因及时反映出来,便于预算控制和评价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一个会计期末或一项经济活动之后,各职能部门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末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决策部门,看资金的筹集与资金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与企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否一致,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计划或预算等。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又可依据资金管理部门所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管理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同时,根据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来评定其工作业绩,并与其利益挂钩,真正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从而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总之,要提高生产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水平,不仅要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而且还要制定一套相应的控制和激励机制,将资金预算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统一调配资金,优化投资结构,才能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