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信用成本与劳动力成本 哪一个更沉重?

2018-11-22 11:11     来源:中国会计网     
一个时期以来,每当提高一线劳动者保障水平的呼声响起来时,总有专家告诉我们:这样会引发中小企业的“关门潮”,似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是中小企业寿命越来越短的致命伤。其实,信用成本的不堪,才是其中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西安一家混凝土公司成立4年依然在三角债中挣扎,就足以看出这一点。  三角债的梦魇挥之不去  西安这家混凝土公司的创始人都是4年前从同一个混凝土公司走出来的股东,前一个混凝土公司就是因为工程款收不回来而倒闭。按说一个注册资金两千万元的公司,每年以十万方商砼的的增量递增,现已有40多万方商砼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上亿元,效益还是不错的;但是2010年底,这家混凝土公司的资金链几近断裂,重新陷入三角债的困境。  年关将近,公司管理者面临着两件头痛的事,一个是清付原材料供应商的货款,一个就是保证员工工资的正常发放。造成现金流紧张的原因,就是工程回款难度大,目前的回款不到应收款的50%。如果回款率在50%的情况下能够基本保证员工工资的正常发放,那么其他50%的应收款就是拖欠的货款和企业利润。从这里可以看出,员工的工资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经营成本,但并不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利润的决定性因素是信用成本。其中包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较具有弹性的信用管理成本,即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发生的相应费用。企业即使“成长”了,在信用成本的高压下,也赚不到钱。  与生产萎缩不同,这家混凝土公司仍然感到生产能力有限,遇到开工工地较多时,无法同时满足各个工地的要求,造成部分工地供料不及时,影响施工进度,甚至延误工期。然而这种“热销”并没有给回款带来福音,反而加剧了回款难。因为在协调不到位的情况下,客户对公司的服务不满,就会要求按合同约定赔偿误工费,成为后期工程结算和汇款的障碍。企业不扩大规模不行;但是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信用风险增加,因为增长起来的业务都是缺乏信用保证的交易。混凝土企业俗称搅拌站,在西安市有上百家。同一个工地有几个混凝土企业在提供商砼,彼此之间比的是谁的价格低,谁给的回扣多,在这种情况下,赊销成为混凝土企业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即“揽活”时垫付资金,否则就接不到活。这家混凝土公司也是一样,在“开张”、“揽活”时就已经埋下了此后回款不顺的隐患,难免会在历经一次“鹰的重生”之后而又重蹈三角债困境。  不过,这家混凝土公司在收购原材料时也是在赊销,很难及时和原材料供应商清账。这样一来,对原材料的质量就不能苛求,否则原材料的供应就没有保障。因为一个地区的原材料供应量是有限的,加上房地产开发量的增加,同样的原材料,你嫌质量不好,别的混凝土公司照样收,反过来叫你无米下锅,所以这家混凝土公司只好在原材料质量上走钢丝。一方面是公司拖欠供应商的数千万元的货款;另一方面是公司作为供应商更多的货款收不回来。这种局面显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原意看到的情况,而它之所以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则与经营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所谓的充分竞争中,信用成本的加大远超过工薪的涨幅。  生存压力难改管理粗放  当然,信用成本的增加与公司的管理没有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并非完全属于公司领导不善于管理,而是他们认为企业的生存问题是第一位的,顾不上在管理上下功夫。这样一来,生存压力与管理粗放之间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扯不清。不过我们由此可以认定,造成企业寿命的致命伤不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一个健康的企业,其生产经营必然是运转正常的,成本应当主要存在于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方面,企业家的精力可以相对集中于发展创新和提升管理水平。然而这些东西在西安这家混凝土公司的领导那里,似乎成了一种“副业”,他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揽活和回款上面,管理工作压在一个综合办公室主任的肩上。显然,如果管理精细省下来的是“小钱”,而一旦能多拿回来一部分回款就成了“大腕”,那些“小钱”根本不算啥,就会显得在管理上较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确,西安这家混凝土公司50%没有拿到的应收款有五、六千万,那不是一个小数字。只不过要想拿回这占营业额50%的应收款,不加大投入是不可能的。  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西安这家混凝土公司的员工工资不可能定的太高,又难以在管理上对员工提出较高的要求。因为对员工提出较高的要求意味着员工要有更大的付出,在同等的工资水平上员工就不愿意在这家公司干。即使这家混凝土公司是民营企业,重活、脏活还是需要另外临时雇用所谓的辅助工来完成,否则就安排不下去。管理中的粗放难免会在生产过程造成漏洞,影响到混凝土的交付,比如泵车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工地的制定位置。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操作不精细,设备故障增多,生产过程常有中断。生产调度不能实时掌握工地状态和车辆信息,往往会造成工地“压车”和“断料”。前者会造成过度的油料消耗及影响混凝土质量,后者会影响施工进度及产生客户投诉。有时合同还没有签好,生产部门就开始提供混凝土,造成最后结算的依据不足。  内部管理的漏洞反过来使自己的信用蒙上了阴影,在与客户的合作中总是摩擦不断,加大局部的信用成本,比如客户的项目部发现这家混凝土公司的车泵不能按时到位,或者担心车泵不能按时到位时,在预定开盘时间时总是要预留一个提前量,导致这家混凝土公司的车泵到位后迟迟不能按时开盘,造成设备的空置和整个生产能力的紧张;反过来在下次预定开盘时间时,这家混凝土公司的车泵总要迟一些到位。彼此扯皮博弈,造成习惯性信用缺失,说话不算数、承诺不算数、合同不算数,相互都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在相互博弈难以取得共识,工程款正常催收无效的情况下,只好打官司,公司领导往往会被一两个案子拖得精疲力竭。令人困惑的是,这家混凝土公司有时候因为难以拿出有力的证据,在追索工程款的诉讼中倒输官司,有时候即使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  信用管理是企业健康保证  西安这家混凝土公司纠结于信用成本的现象绝非个别,也不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存在的问题;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实际上也是信用危机所致。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重视信用建设,不要让信用成本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免波及整个经济链条;另一方面,相对于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而言,不能就事论事,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苦练内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  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合同精神需要通过员工的职务行为来落实,必须把握好员工报酬“工效挂钩”的信用导向,从而获得信用博弈的主动权。企业为了尽可能的转移工薪成本的负担,此前都很重视“工效挂钩”,往往把一个业务流程分割若干片段落实到员工岗位上;然而,不同片段之间的信用导向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冲突的。比如业务员为了多拿奖金,争取个人利益,往往不顾客户信用;以扩大垫资比例、多给折扣等利益承诺争取客户,而对公司承担义务所设定条件的苛刻并不在意。业务员的任务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之后,却使得公司在与客户的信用博弈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其实,客户的项目经理最关注的是商砼质量和供应能力,因而应当将薪酬设计的价值导向转到商砼质量和供应能力上来,促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合同精神,从而在减少赊销的不确定性中实现多赢。  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在企业内部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者专职人员是必要的,但是在企业内部将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就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公司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而强化全员信用管理意识,普及信用管理知识的同时,必须保证员工工资不低于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让大家在信用管理意识方面受到激励。虽然企业的薪酬支付高于平均工资水平虽然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是与减少信用风险相对应的信用成本而言,还是非常合算的。比如业务员的收入不靠“提成”就能有相应水平的保证,那么在业务的开始阶段他们就会严格执行企业制订的信用政策,注重客户的信用状况,在揽活时做到单价过低不接、垫付资金过多不接、合同条款明显对公司不公平不接;并向客户详细介绍企业的信用政策,避免事后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可以肯定,通过以人为本,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信用博弈中就增强了主动权。客户在回款上虽然难免设置一些障碍,多一些波折,但为了他们自身的长期利益,大多数还是会按照合同付款的。这样虽然会增加一些劳动力成本,减少一些业务量,但是能保证较高的回款率,在整体上保证公司资金投入的回报质量,从而解除企业的生存之忧。当然,企业除了苦练内功,还应当测算出企业所能承担的信用成本底线,同时借用社会上的各种债权保障手段维护合法权益。这反过来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政府苦于对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没有抓手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工程交付信用服务机构,将保证企业有较好回款率与保障劳动者工薪的适度增长挂钩,以类似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障服务,并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屡禁不止等难题。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