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2018-11-05 10:57 来源:中国会计网
[摘 要]先从施工项目成本、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有效性的问题。然后结合项目部职能部门的设置,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管理 组织措施 技术措施 经济措施施工项目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量,即为完成施工项目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项目的具体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要想从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获得利润,积蓄力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在保证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严格实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项目投标、签订合同、项目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等全部生产过程,包含工程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的全部工作,涉及项目部的每个成员。就成本管理的整个工作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的工作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了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的管理系统。如何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促使项目经理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是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持续改进的一个问题。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传统分析是结合完成产品的生产过程,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来论证,或是从成本管理的六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角度来阐述,本文结合项目的职能部门的职责,从目标控制的角度,将诸多成本管理的措施归纳为组织方面、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合同方面的措施,从四个方面,也来谈谈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一、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实施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组织措施顾名思义就是从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如项目成本责任制、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等,落实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组织结构上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的两层分开,实现其在施工项目上的动态组合;明确项目经理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地位,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及时掌握和分析盈利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目标管理系统,对成本目标进行分解和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每个部门、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并使责、权、利相对应。使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工程部应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应注重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应及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降低资金成本;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都应明确责任,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二、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纠正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工期不同,施工机具不同,因而发生的费用不同。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工期成本管理 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工期并非越短越好,项目部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对应的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工期成本由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成本组成。工程措施成本,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成本是因为工期延误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而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措施成本、工期损失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在明确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工期措施成本、工期损失成本)的相互关系后,采用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案,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三)质量成本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和保证规定的质量水平所耗费的那些费用。包括预防和鉴定成本(投资)、损失成本(或故障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是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损失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两者之和(成本)必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而该点对应的质量水平,就是最经济的质量水平。 正确处理好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的对应关系,采用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施工产值不少,利润低下的被动局面。 (四)技术组织措施节约成本管理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成本管理技术措施的又一个侧重点。一般情况下,项目应在开工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订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作为降低成本计划的内容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月度作业计划的同时,也可以按照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月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为了保证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明确分工:由工程技术人员订措施,材料人员供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和班组负责执行,财务成本员结算节约效果,最后由项目经理根据措施执行情况和节约的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形成落实技术措施的一条龙。必须强调,在结算技术措施执行效果时,除要按照定额数据等理论计算外,还要做好节约实物的验收,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三、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最为人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一)工程造价文件的管理 工程造价文件是个动态的经济文件。在招投标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在施工阶段编制施工预算,在竣工验收阶段编制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通过工程造价文件的确定,项目部做到“先算后干心中有数;边干边算不 断调整;事后清算以观后效”。 预算中的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内部,在企业个别生产水平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数量标准及相应费用的标准。他既是项目核算施工成本,考核经营成果和内部承包的重要手段,又为项目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