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制造业往往以其低廉的价格、廉价的劳动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开放,我国制造业的优势逐渐下降,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应从另一个方面,即企业的内部出发,寻找新的发展点。在企业内部的运作中,成本处于基础与关键地位,成本管理是否得当决定着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是否正确、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有价值。在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必须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制造业如何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 成本核算 模式 问题 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开发,我国制造业逐步进入广阔的世界市场。目前,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出口型经济,通过对外出口大量商品来赚取利润,发展我国国内的经济,这主要是基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而近些年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已不能满足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了。与此同时,许多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相比,拥有更为低廉的劳动力,因此拥有价格的优势,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竞争的重要对象。
为了实现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原来的提高价格、扩大市场的方法已经不能再适用,因此,要从企业的内部入手,通过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尤其是成本核算管理,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经营发展目标。
一、我国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模式
1、基于质量成本的管理模式
质量成本管理模式是制造业成本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质量成本指的是企业为了提高或者维持产品的质量所耗费的所有费用,以及承担由于产品的质量不合格所产生的所有损失。
在质量成本管理模式下,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不是以产品的形成过程为基础进行核算,而是根据产品的质量成本的组成来进行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对产品进行评估、检查所耗费的费用,即评估与检验成本;二是企业在制造产品时发生的所有损失,即损失成本,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
制造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着重于关注以上两个方面,通过控制企业产品质量来实现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企业的成本。
2、基于标准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
标准成本控制是制造业采用的另一种成本控制模式,其将企业的成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成本发生前、发生中与发生后,对不同的阶段产生的成本分别进行控制。
在这种成本控制的模式下,制造业成本核算则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制定物资与材料的清单、确定成本核算的工作核心、设计产品的工艺线路、规划产品的成本中心。制造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遵循这四个阶段的步骤分别进行,对成本核算管理形成了一个管理流程,相互衔接,这也是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采取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二、我国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与产品生产的有关数据记录不全面
制造业企业往往是通过订单来确定产品的数量,再来进行生产的,在进行产品生产前,企业往往只重视订单中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生产成本的核算,导致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间物料过剩或者物料不足,造成了成本的差错。
在生产过程完成后,必须对每个车间的生产产品有着明确的记录,而许多制造业企业只是进行了总的生产量的记录,对于车间、班的记录则十分混乱,对于产品的收入、产品结存、产品发出等没有详细清晰的台账。这都影响了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工作压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耗费。
2、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较落后
我国制造业企业主要采取两种成本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实行不同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固守两种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如当企业收到订单,在车间、各班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而成本管理模式中并没有如此细化的要求。因此许多企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笼统地用约当产量法来计算成本,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十分粗糙,得出的数据也不精确,无法正确地进行细化的成本核算。还有些小企业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不进行成本的计算,只是简单地把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所有成本都归到产品成品的成本中,导致企业的完工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对成本的真正了解。
3、成本核算的范围以及计划不明确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许多制造业企业都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忽视在外,缩小了成本核算的范围。物流成本由于常常分散在不同的会计账本中,与生产、管理、销售等费用混在一起,极易受到忽视,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不能实现全面的供应链核算,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精确性。
此外,制造业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由于不同的车间、班的台账不清晰,记录不详细,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了解得不深入,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约当产量法要求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在制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了解自己的工作,不能提出良好的建议,企业则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制定,容易导致生产计划落后于社会发展。
三、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的策略
1、提高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监管
在进行生产之前,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生产情况进行切实的统计以及考察,在接受订单时,必须详细地计算出不同车间、不同班所需要的物料,通过成本计算来降低物料成本。
不同的车间、班的台账也必须详细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应规定一名专门的负责人,可以是组长,也可以是组员,对台账实行个人责任制,以期在最大的限度上减少、杜绝浪费。在记录的过程中,该负责人必须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2、优化成本核算方法、改进成本核算管理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损失和成本的计算。在计算时,可以采用分步法以及品种法来进行,这两种方法相对于约当产量法更为全面,得出的数据更为精确。通过精确的计算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率,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可以将收到的订单根据生产的工序进行分类,通过流水工作的方式进行,即专人负责专门的子订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有专人了解,并及时上报,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改善成本核算的管理。
3、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企业的生产计划
以上的步骤是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必须对企业的具体生产能力进行了解,并对比不同会计账本之间的台账,结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生产计划。
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之前,必须进行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市场等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根据产品的不同环节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统筹安排,避免部门之间产生矛盾。
4、重视物流成本,明确成本核算的范畴
与其他基本成本相比,物流成本更为灵活,活跃于不同的会计账本中,而许多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成本总量的比重较高。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要明确成本核算的范畴,成本核算不仅包括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所耗费的成本,还包括企业进行物流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额。
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消耗大,必须重视物流成本在企业成本中的作用,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产品的库存,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参考文献】
[1] 薛飞.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J].中国外资,2012(9)
[2] 许涛. 如何加强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J].财经界,2013(26)
[3] 霍瑞红.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刍议[J].会计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