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现金流量表的列报思维推广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编报观念的改变,也是我们会计界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日前公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中提及的财务报表列报方式变革,普华永道高级经理陈燕华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陈信元就此解释说:“简单地说,会计经济活动是可以按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来划分的,现金流量表已经这么做了,现在想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也做这样的尝试。”
一切为了投资者
“变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投资者的阅读。”陈信元指出。
陈燕华也认为,财务报表列报方式变革的主要目的是让企业财务报表的报告方式与企业的运作方式联系得更紧密,以利于投资者阅读“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使各国企业的资本运作等方面在报表中难以体现,变革的初衷是把报表的格式化内容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联合起来。
为此,更希望把企业的活动分为投资、筹资、经营等等按照方式和功能来列示的,而不再按照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去列示,这可以说是一种概念上的颠覆。” 统一全球会计语言是势之所趋。
万隆亚洲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分所合伙人陈健对《中国会计报》表示,国际准则变化了,我们的准则不做改变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用统一的语言来交流。“从长远角度来说,各个国家以同样的会计语言来交流,这是好事,但对处于变革阶段的国家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虽然改革总是痛苦的,但趋势是必然的。”当然,这必然需要财会人员努力学习以适应新的变革,上述几位会计界资深人士都承认这一点。
陈健说:“其实,这10多年的时间里,会计制度就一直在变化。这次变革也会给财会人员带来很大压力,而且财务分析的指标和体系也都会连带地发生变化,比如对资产情况的分析等等,所有审计底稿也都要改变。我们肯定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是否有“疗效”还需关注
说到底,变革初衷就是为了让投资者阅读财报更容易,让阅读财报就像阅读每日财经新闻一样一目了然。然而,真能取得这种效果吗?“目前,讨论稿的建议尚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有些可以简化的信息披露要求过于繁琐,而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又没有包括进去。”陈燕华说。
陈健对这次变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也有担忧。她提醒记者,由于投资者已习惯了现行列报方式,其变革要想被投资者接受还是需要时间的。
“事实上,现金流量表的思维确实更能表现出企业的经营情况。但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小股民等非专业人士,接受起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他们为了做投资、看懂现在的报表,做了很多努力,好不容易看懂了一些,又要变动了,他们会比较痛苦。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能不能接受。”陈信元还关注列报变革将会带来的会计判断问题。“列报方式的变革当然会给企业带来会计判断上的问题,一旦改变,那么怎样运用会计判断,怎样对资产、负债等进行分类,恐怕还是需要多向会计人提供指导的。”这次变革也是一把双刃剑。陈燕华毫不犹豫地指出:“这种改变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能让报表使用者更好了解企业到底在做什么和怎么做,财务信息和商业运作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其难处在于,对非专业的使用者来说,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它还面临着财务信息可比性的挑战。如两个同行业企业的内部经营方式可能不同,按照他们各自的管理方式列示的报表就可能缺乏足够的可比性。”
我们该做些什么
目前,不少企业的财会人员对列报方式的变化难以理解。陈燕华则认为,会计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工具或语言。我们与世界通行的准则接轨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全球发展的浪潮中能跟别人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去交流、去竞争,不应因为会计制 度的差异而放弃更好的平等竞争的机会。这种改变虽然会让财务人员感到辛苦,但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然而,会计人面临着新挑战,企业高管却多数无法理解。不少会计人为此很是苦恼——自己费了半天劲、领导还觉得你干的活儿没意义。
对此,陈燕华支了一招:“其实,这里面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高管的观念。就一个企业来说,高管会有兴趣知道会计准则上的变化对企业公开信息的影响,以便决策。所以,建议会计人员不要总是向高管汇报些专业术语或太概念化的理论,而是要简洁明了地结合企业本身的运作,分析报告这些变化对报表的具体影响,包括对损益、资产、负债的影响等等。”要推广新的变革,非常需要高管们的支持,这样财务人员也会更好地接受。“我们应该提倡高管重视和理解财务人员,呼吁他们更加支持财务工作。”陈燕华补充道。
陈燕华认为,在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趋同的大方向下,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讨论稿和征求意见稿,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小范围地征求意见,然后把意见及时反馈给IASB,让IASB适当地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鉴于列报变革的准则尚未确定,邀请相关企业、事务所、行业监管机构等等的财务主管和专家,进行实务方面的深入讨论,这将很有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鼓励企业高管人员与会计人员积极沟通,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实务操作中的合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