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审计局在2019年实施的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坚持“创新”“统筹”双驱动,构建立体化、网格化全覆盖审计新模式,高效融合形成“雁阵效应”,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大数据审计。牢牢抓住“创新”内驱动,通过应用技术工具、创新审计方法、新建审计模型,高效完成一百多家市级预算单位的全覆盖审计。一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多种属性多种格式数据零转化传输,提升审计组协同工作效率。二是创新审计方法,自主开发数据自动处理程序,实现对非数据库文件的自动抓取、疑点筛查、疑点自动分类、问题自动归集的新型审计模式。三是以实战为要,新建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审计模型数十个,通过大数据审计揭示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账外核算国有资产、部分项目资金执行率偏低、个别单位超预算支出公车运行维护费等问题,推动预算部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建立完善资产管理体系。
坚持“统筹”驱动,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紧紧围绕“统筹”外驱动,强化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统筹,深化审计成果应用。一是加强组织方式统筹,市、区两级审计机关坚持全市审计“一盘棋”,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方案、统一召开业务会、统一问题定性、统一处理意见,同步开展、分别实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市级层面采用“1+41”方式统筹组织,即1个全覆盖审计组与市检察院、市教委等41个审计组,扁平管理统筹推进。二是加强审计项目统筹,同步开展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交互推送和印证问题疑点线索,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有力支撑;与政策跟踪审计统筹,关注重点项目资金绩效、惠民政策、“双万双服”等落实落地情况,推动减税降费、清欠企业账款等工作。
高质量覆盖,全面提升审计效能。深化拓展“横纵”两条主线,创建审计全覆盖新模式。一是市、区两级纵向贯通。市局统一制定审计任务清单,提供数据信息及审计模型,编发审计指引,沿着政策走向、资金流向进行“穿透式”审计。二是市级横向全覆盖。在实现市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基础上,向下级单位延伸,实现立体化网格化监督,二、三级预算单位覆盖面接近50%,有效拓展了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