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总书记殷殷嘱托,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自2016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路径,助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2014—2020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等全市重大改革文件制度中,相继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方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工作指南、实施方案等规范,明确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落实了相关部门职责任务,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提升审计成效。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2016—2017年,分别选取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及成渝经济带腹心的2个区县作为试点。2018年,根据审计对象特点和审计力量状况,实施审计项目22个,对25名区县及乡镇党政主要领导、8名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2016—2018年,共出具审计意见24份,查出问题266个,提出审计建议81条。
三是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确定审计重点。一方面,根据被审计地区区域特点从“点”上“解剖”,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制定差异化的审计实施方案聚焦重点资源、重点问题。另一方面,以“河长制”执行情况审计为抓手在“面”上“突破”。2017年11月,在全国率先出台《重庆市河长制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方案》。2018年9月,率先启动对40个行政区全面开展河长制执行情况审计,维护河流水库的健康生命,保护长江“母亲河”。
四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相关职能部门逐步完善各项自然资源实物量等相关基础资料,统一行业技术规范,尽快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并向审计机关开放。建成全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专家库,吸纳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自然资源等各行业领域专家77名。将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等结合起来,强化结果运用,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是善于借用外部力量,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专业学习,“开门搞审计”,主动与审计署沟通对接,多渠道向其他省市审计机关“取经”,积极与规划自然资源、水利、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就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关业务、技术等问题进行研究,邀请规划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行业专家参与审计,充实专业力量,2016—2018年,邀请25名行业专家为审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促进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六是积极推动大数据运用,提高工作效率。举办2期全市审计机关测绘地理信息“3S”技术培训班,加大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业务、财务等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力度,提高资源环境审计电子数据综合利用水平。运用测绘遥感、自动监测、多维分析等技术方法,在水土保持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水域岸线管理、违规占用土地、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等项目图斑重叠、矿山开采和地质环境破坏等方面进行筛选分析取证,提高了审计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冉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