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和外审的区别
2018-10-10 16:37 来源:中国会计网
我从07年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事务所从事审计,最近想换换工作,到企业里去做内部审计或者财务方面。由于我没有内部审计的工作经历,也就不了解这个东西到底为何物,和外部审计到底差别在何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干过就是没有发言权嘛。但本人好歹也做了5年审计,虽然是中介机构审计,那也好歹是审计不是?所以这段时间闲暇之余,我也在理理审计从业以来的感悟,也想象一下内部审计应关注哪些方面,也欢迎大家讨论。 外部审计(社会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审计程序对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确保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做到了和准则相符,并且公允反映了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某一时段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说白了,最后拿出来的成品是三张表和一个附注,这是cpa对企业按照准则出具的一份体检报告单。这个体检报告单只是合理保证了所有重大方面是按照准则进行公允反映的。 外部审计的流程是:按照符合审计准则要求的审计程序实施了一系列的分析、检查、测试、抽样得出一个合理保证的结论。只要审计程序实施到位,哪怕有重大错报问题没查出来,重大责任就不在事务所和会计师一方,责任可能就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重大舞弊上。 说来说去,外部审计的思维逻辑是:我为了得出我的审计结论,而实施了一整套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保证了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这是一个自圆其说的过程。 举个例子,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的设定,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需要设定不同的重要性水平,但只要审计师能够按照准则的要求,能够讲出自己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套方法论,能够对重要性水平的设定形成有效的支持,也就是职业判断的过程,那么这个重要性水平就是合理的,关键是能自圆其说,说的合理。 但是内部审计还是上面描述的这个审计逻辑嘛?我想肯定不是。 审计视角不一样。同样一个东西,从外部看和从内部看是两个不同的角度。企业之所以需要内部审计,也就是企业的需求是内部审计存在的理由。那么企业需要什么?内部审计的职能又是什么?我查了一下百度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而不是外部审计关注的财务数据和报表。” 对内审的理解程度我相信很多从事内审的同仁们肯定比我认知程度高,今天下午去面试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岗位,我没有投递过简历,是公司HR联系到我的。我没有想太多,更主要的是把这次面试当做一个热身,去之前通过公司网站大致了解了一下企业的概况。公司是一家国有股占51%,职工股占49%的集团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完成国企改制),一级子公司有21家,孙公司有上百家,行业涉及服装、房地产、石化设备等领域。人力资源部介绍目前内审部原来有6个人,部门经理为某女,不懂审计,也不做具体业务,属挂职;具体做事的5个人,其中:2人是负责工商资料管理(根本不做内审),3个负责内部审计(其中1人是向财务部借调),目前已经回到财务部,所以想再招聘1人,职位是内审部经理助理,待遇为10万左右,若能独当一面日后可向内审部副经理、经理晋升,并可获内部职工股及相应分红。 当我问,目前内审部都开展哪些内部审计工作?HR回答的比较模糊,大致意思是每年抽取4-5家二级集团子公司进行审计,另外如果某个外贸业务员离职了,也需要内审部对其个人进行离职审计(估计是往来应收应付款的结算情况)。 整体聊下来,我感觉内审部在这个国企集团里地位实在不高: 1、审计部门经理不懂审计也不做审计,年事已高只挂职领薪; 2、目前真正做审计的也就2人,还都是大学刚毕业的; 3、审计部门的具体工作不清,只是说每年抽4-5家子公司审计,另外就是配合上级母公司对下级子公司审计; 4、像这种上世纪90年代经过国有股退出、公司制改造、职工个人通过工会或者持股会持股的半国有半民营的企业,我的整体感觉是对内部审计都不太重视;主要原因就是: 我问HR:”集团下属的房地产板块要不要内审?“ HR回答:“这个板块的公司个人股占比较大,不喜欢内审进入审计。” 这是本人第一次面试内审相关的职位,尽管没抱太大的希望,整个面试也只是处于和HR交流的阶段,但还是体会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处的地位尴尬。记得以前省审计厅的某位领导曾开玩笑的说,省领导带团出访考察,最怕带审计厅的人出去,太晦气。 看了大家的回帖深受启发,发现做好内审却是涉及方方面面,总结一下大家的看法和意见: 1、内审在企业里的地位高低首先取决于Boss是否重视内审; (问:根据大家的从业经验,什么样的企业比较重视内审?国有还是民营?大的集团还是中型企业?和行业有关系没?另外夫妻店企业呢?) 2、内审做些什么取决于老板最关心什么,他的需求就是内审存在的理由; 3、内审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敲门砖,而处理好人际关系才是内审生存下去的王道; (问:人际关系真是说不透的东西,就算拿着老板的尚方宝剑,处理不好人际也无济于事;但内审如果连人都不敢得罪,那还能出成绩,还能得到老板重视吗?感觉内审很像古代朝廷里的大忠臣,太监和小人多如牛毛,如何提防的了?最后只能但求无愧吾心了。大家说的人际关系我觉的落脚点是在工作方法、工作手段上,是吧?) 4、内审要关注和介入事前、事中、事后;内审其实是个内部管理岗位; 5、要胜任一个单位的内审,前提是:要非常熟悉公司自身业务,懂企业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把脉问诊,洞穿问题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刚进入企业的外审CPA是很难马上做好内审的,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看到CPA出洋相的原因。 6、内审的站位很微妙,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既要审计别人又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做事的同时还要做人。 暂时总结的就这么多~~ 以上是原文。于我而言,内审的魅力在哪,挑战就在哪!需要支持,需要建议,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提升。 作者前半段经历和我有三分雷同,3年会计师事务所咨询经历,大大开阔了眼界和思维模式,年轻充满朝气的学习型团队。直接参与做外审的项目不多,主导谈判的项目还是有几个。和奥迪特小伙伴的沟通,佩服他们的敬业和严谨,对文中所说“外部审计的思维逻辑是:我为了得出我的审计结论,而实施了一整套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保证了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这是一个自圆其说的过程”很是赞同。 此文对于内审的表达,更是切合我的理念。就连目标企业现状的描述,都有八分相似。借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