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审计 > 正文

浅谈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

2018-10-10 16:36     来源:中国会计网     
一、内部审计以组织价值增值为目标  在组织规模逐步扩大、管理空间逐步拓展、管理层次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作为加强组织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经济组织管理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作为经济组织内部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内部审计也应当是以帮助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实现组织的目标为目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1999 年赋予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并于2001年写入《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表明内部审计已经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  二、内部审计为组织价值增值要素  内部审计职能部门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它的目标和组织的整体目标一致,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参与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参与评价内控、风险,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和建议,促进整个组织有效运作,帮助组织顺利达成目标,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  一是服务意义。主要指内审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增加价值是指,通过保证和咨询服务来增强组织目标达成的机会,识别组织运营过程需改善方面,降低风险水平。提高组织运营效率是指,通过帮助机构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过程,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评价覆盖公司治理、运营程序及信息系统等内容的控制程序的充分性与有效性,并针对其不足,提出改善建议,进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二是增值活动。主要包括确认活动和咨询活动。确认活动是指客观检查相关证据以向组织提供有关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等方面的独立评价,例如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系统安全性审计等;咨询活动是指提供建议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其性质和范围与客户协商确定,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通常被认为是咨询活动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进行内部控制培训,起草相关政策、为管理层提供关于新系统的控制建议、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等。  三是增值领域。主要包括风险管理领域、公司治理领域和内部控制领域,通过对组织三方面工作的适当性进行评价,以判断风险是否可控,治理是否有力,控制是否得当,领域内的工作是否如预期那样可以正常发挥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关注组织的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还要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给予必要的关注,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评价;其次,还要关注治理层次的组织目标的制定和监督机制。  三、完善内审为组织价值增值路径  (一)坚持内审机构独立性与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只有独立行使职权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作用,其机构、岗位、人员必须与其他工作划分清楚,使之能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构或人员的干扰。为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师应该向组织中能够确保对所发现问题和所提建议给予充分考虑和采取行动的拥有足够职权的高级管理人员报告工作。”  同时,内部审计要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内审工作要围绕组织中心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从而实现内审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内审工作质量,以落实整改为重点,推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加大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和利用深度  这是内部审计能为组织价值增值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为组织 增加价值的方式分为直接增值和间接增值。直接增值包括预防、揭露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直接核减预算、定额等;间接增值包括监督或检查组织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指令的贯彻执行情况,向组织的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审计结果等。显然, 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若没有给予内部审计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无法充分保障,内审就很难实现为组织价值直接增值;如果组织的管理人员不主动向内部审计人员咨询,不积极采用内部审计人员建议,不注意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内部审计也很难实现为组织价值间接增值。  (三) 加快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和规范化建设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指内部审计应该以一种特殊的非自由化的社会职业存在和发展。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并非要求将内审部门从组织内部独立出来,成为外部审计,而是为了形成社会公认的内部审计人才标准和人才市场,以便各种组织可以根据需要聘用到合格的内部审计人才。  职业化的发展要求内部审计应当具有独立的内部审计人才市场、内部审计人才组织机构和内审人员。应当具有自己独立而权威的人才资格认定制度,独特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与客户之间应当是契约关系,任何一方都有权依据合同终止约定。内部审计职业化有利于形成一套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和内部审计人员行为规范,以便相关方可以公正地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价值;有利于形成内部审计人才竞争机制,促进内部审计人才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维护内部审计人员及其所服务的组织的合法权益。  只有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人才和内部审计服务市场化,而市场化又是客观确认内部审计人才及其工作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依据其工作获得报酬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组织的各种管理人才都已经职业化或有职业化的趋势。内部审计职业化有利于保障内部审计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提高内部审计为组织价值增值和服务的能力。  (四)全面提高内审人员执业水平  审计执业水平是审计为组织价值增值的根本保障。为更好地完成职责目标,应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审计能力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会计与财务、财政、经济学、经济法规、税务、管理等;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后续教育方式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加强考核。同时应该在内部逐步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操作规范和审计信息化系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加快审计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审计转型,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查错防弊逐步向内控评价和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变;二是内部审计职能从单纯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三是审计方式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过程审计转变。通过组织学习培训,鼓励、支持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其他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考试,为他们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四、某民企A集团在内审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  A集团审计稽核部作为独立部门成立于2003年6月,现有专业内审人员6人,每年从事不少于50个项目的审计,主要涉及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收支审计、财务专项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几年来,A集团内部审计稽核部紧紧围绕集团中心工作,坚持把内审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发展、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制度建设,拓展审计领域以及融合内审与绩效考核模式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和评价的职责,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和项目审计,不断加大加深内审力度,为集团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促进作用。  (一)内审机构独立设置、体制机制完善保障了公司的增值  A集团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稽核部,在集团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设独立部门,组织结构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稽核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A集团采用较高领导层次的内审部门组织模式,并将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与子公司负责人绩效挂钩,形式上采取了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报告工作,行政上接受集团总审计师领导的双向负责、双轨报告制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体现了较强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作用及效果。  A集团近年来出台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引、集团内部审计操作规范、审计信息沟通反馈制度、审计稽核部例会制度等多项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以制度框架下的过程控制、防范经营风险为重点,紧密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寓服务于监督,从而提升至“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二)多种审计类型并行扩大了内审对组织价值的增值范围  A集团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的价值在于满足“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的目的,基于此公司将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进行了拓展。具体的审计项目以专项审计、半年审计、年终审计等常规审计为主,兼顾绩效审计、财务审计、内控流程审计、离任审计等工作。常规审计在每年初报审计稽核部总审计师审批,需要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关注事项、审计时间、人员安排等,临时专项的立项需报集团总裁或审计委员会授权后进行。其中常规审计的具体内容为会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性,财务核算管理与内控流程制度的符合性、有效性,经营过程的合法与合规性等。而专项工作以子公司及部门负责人调、离任审计,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临时委托的专项为主,也包括子公司违规舞弊行为的调查。  以上专项审计及综合审计的结合,帮助组织找出运营风险,揭示了公司内部问题,通过多方面、多类型、多范围的审计,揭示了集团运营过程存在的漏洞及风险,进而促进了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的融合模式为组织价值增效明显  A集团将内部审计和对员工的考核进行挂钩,考核内容全面,考核指标明确,构建了33个财务绩效指标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主要突出经营业绩考核对企业的引导、诊断激励和约束作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经营业绩各项指标的审计,检查公司经营管理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实现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而且内部审计在服务于治理主体的同时也可以服务于管理层,使得内部审计成为“透视公司的窗口”,发挥着传递信息协调企业的组织管理的职能,内部审计不单纯是审计,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如何引导、规划公司的发展同样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出口政策、技术创新、人才规划等,从而更大限度的间接地为企业推进战略实施和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相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绩效考核工作按既定目标顺利开展并达到了预期目的,极大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成员企业、团队和个人绩效的提升,确保集团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要全面参与绩效考核,原有单一的财务审计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迫使审计人员学习企业管理、财务、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知识结构逐步优化,提高了自己作为企业辅助决策者或管理者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参与,容易了解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内控失效,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达到“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机构运营的目的”。  A集团近10年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印证了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相融合模式的可行性。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