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一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萧条,大量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如何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单独立项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以下简称“资金活动指引”),为我国企业应对危机、防范和化解资金活动相关风险,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一、加强资金活动管控的意义
资金活动指引分为4章,共21条,对企业开展资金筹集、投放和营运等活动的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类型和风险控制措施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指出,发布资金活动指引的目的,是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范资金活动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资金活动的风险管控事关企业生死存亡
第一,资金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的资金活动与生产经营过程密不可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总是依赖于一定形式的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也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资金活动体现出来。因此,资金管理一直被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构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第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由于影响企业资金活动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不确定性很强,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和控制面临的困难很大。一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对自身业务活动做出科学的、准确的定位;二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环境做出客观的、清晰的判断;三是做好企业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相机抉择,合理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企业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自动对资金活动施以有效控制。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失误,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中航油事件等众多事实表明,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失效,轻则带来巨额损失,重则可能将企业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可见资金活动及其内部管控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巨大;加强和改进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控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有利于企业防范资金活动风险,维护资金安全。资金活动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外部相关单位和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资金活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机构和个人出现差错,都可能危及资金安全、导致企业损失。加强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并化解有关风险。
第二,可以促进企业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效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于资金所具有的合理存量和流量。根据资金活动指引开展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正确评价企业的资源条件和未来前景,科学地进行筹资和投资,并对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余缺进行合理调剂,有利于资金均衡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可以规范企业经营活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由于资金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根据资金活动指引规范企业的资金活动,实际上是从资金流转的角度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有利于促使企业规范地开展业务活动、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对资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设计科学合理、重点突出、便于操作的业务流程,同时还要有针对关键控制点以及主要风险来源的内控措施。
第一,科学决策是核心。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适时监控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反映资金运行状况和风险,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及时性。具体地说,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环保要求等因素,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如果目标不明确,决策不正确,控制措施就难以执行到位,资金活动将难以顺利进行。
第二,制度建设是基础。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要大力推动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内控管理。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方面。比如,通过资金集中归口管理制度,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关系;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项目后评价等制度,跟踪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据以修正制度、改善控制效果。
第三,业务流程是重点。对资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对资金业务的控制。企业在设计资金活动相关内控制度时,应该重点明确各种资金活动的业务流程,确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应该履行的程序,并将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此外,由于很多资金业务是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而开展的,两者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因此,在设计资金活动业务流程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设计合理的资金控制流程。反之,也可以根据资金控制流程调整和优化生产经营活动流程,达到通过控制资金活动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
第四,风险控制点是关键。在资金活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资金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企业必须识别并关注主要风险来源和主要风险控制点,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具体而言,是明确业务流程以后,企业应该针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根据不确定性的大小、危害性的严重程度等,明确关键的业务、关键的程序、关键的人员和岗位等,从而确定关键的风险控制点;然后针对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集中精力管控住关键风险。
第五,资金集中管理是方向。一般认为,企业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也越大,如果管理技能一定,企业应当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做出适当均衡。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能力,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明显扩大,并且日益成为较大规模企业的首选资金管控模式。另外,集团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而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资金内部控制,同样首推集中管控模式。也就是说,无论是企业相对其内部部门和分支机构,还是企业集团相对其子公司,都应该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控。企业有子公司的,更加应当采取合法有效措施,强化对子公司资金业务的统一监控;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集中管控模式。
第六,严格执行是保障。再好的制度、措施,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不严格执行,就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实效。对资金活动进行内部控制时,虽然找对了业务流程、找准了关键风险控制点,但是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对关键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同样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制度的执行到位与否是事关整个内控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现资金活动决策目标。为了加强对资金活动的管控,促使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企业财会部门应负责资金活动的日常管理,参与投融资方案等可行性研究;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投融资决策过程。
二、关于筹资活动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筹资活动,企业取得投资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应当根据经营和发展战略的资金需要,确定融资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安排,拟定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如果是境外筹资,还必须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是一个人力资源作用于物质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资源的运动,一方面表现为有形的货币和实物资产的周转运动,另一方面表现为物质资源运动中蕴藏的无形的资金价值运动。因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资源运动过程的内部控制,就是对有形的货币和实务资产周转运动的内部控制,以及对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无形的资金价值周转运动的内部控制。
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不仅决定着企业能不能顺利筹集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决定着企业能以什么样的筹资成本筹集资金,能以什么样的筹资风险筹集所需资金,并决定着企业所筹集资金最终的使用效益。较低的筹资成本、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低的筹资风险,能够使企业应付裕如、进退有据,不至于背负沉重的压力,可以从容地追求长期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较高的筹资成本、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高的筹资风险,常常使企业经营压力倍增。企业一方面要保持更高的资金流动性以应付不合理资本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一方面要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以补偿高额的筹资成本。因此,企业难以追求长期目标,往往过度追求短期利益,饮鸩止渴或者铤而走险,发展战略不能得到很好执行,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企业经营和发展难以为继,财务风险很大,企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一)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
企业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应该根据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区分不同筹资方式,按照业务流程中不同环节体现出来的风险,结合资金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益情况,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控制。因此,设计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深入分析筹资业务流程。通常情况下,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包括(如图1):
第一,提出筹资方案。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预算情况与资金现状等因素,提出筹资方案,一个完整的筹资方案应包括筹资金额、筹资形式、利率、筹资期限、资金用途等内容,提出筹资方案的同时还应与其他生产经营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初始筹资方案。
第二,筹资方案论证。初始筹资方案还应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企业应组织相关专家对筹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一是筹资方案的战略评估。主要评估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控制企业筹资规模,防止因盲目筹资而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企业应对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筹资方案才具有可行性。另外,企业在筹资规模上,也不可过于贪多求大。资金充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有战略考虑,切不可盲目筹集过多的资金,造成资金闲置同时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二是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主要分析筹资方案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是否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得了所需的资金,是否还有降低筹资成本的空间以及更好的筹资方式,筹资期限等是否经济合理,利息、股息等水平是否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如筹集相同的资金,选择股票与选择债券方式,就会面临不同的筹资成本;选择不同的债券种类或者期限结构,也会面临不同的成本,所以企业必须认真评估筹资成本,并结合收益与风险进行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三是筹资方案的风险评估。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利率、汇率、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等重要条件进行预测分析,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估,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若选择债权方式筹资,其按期还本付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刚性负担,带给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较大;若选择股权筹资方式,在股利的支付政策上企业有较大的灵活性,且无需还本,因而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较小,但股权筹资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而且股权筹资可能会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控制权风险。所以,企业应在不同的筹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第三,筹资方案审批。通过可行性论证的筹资方案,需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分级授权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筹资方案需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审批人员与筹资方案编制人员应适当分离。在审批中,应贯彻集体决策的原则,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在综合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不应由少数人主观决策。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可行性研究以及相关审批程序。
第四,筹资计划编制与执行。企业应根据审核批准的筹资方案,编制较为详细的筹资计划,经过财务部门批准后,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筹集资金:通过银行借款方式筹资的,应当与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洽谈,明确借款规模、利率、期限、担保、还款安排、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借款合同,据此办理相关借款业务。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资的,应当合理选择债券种类,如普通债券还是可转换债券等,并对还本付息方案作出系统安排,确保按期、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优化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整合,并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协助企业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符合股票发行条件和要求。同时,企业应当选择合理的股利支付方式,兼顾投资者的近期与长远利益,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避免分配不足或过度;股利分配方案最终应经股东大会审批通过,如果是上市公司还必须按信息披露要求进行公告。另外,企业应通过及时足额还本付息,以及合理分配和支付股利,保持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这一点对于企业顺利进行再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筹资活动的监督、评价与责任追究。要加强筹资活动的检查监督,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确保款项的收支、股息和利息的支付、股票和债券的保管等符合有关规定。筹资活动完成后要按规定进行筹资后评价,对存在违规现象的,严格追究其责任。
图1 筹资活动流程图
(二)筹资活动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企业筹资业务可能面临的重要风险类型较多,企业在相应的内控活动中应注意识别关键风险,设计相关内控制度,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
第一,缺乏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导致的风险。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以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战略规划为指导,具体包括资本结构、资金来源、筹资成本等,在企业具体的筹资活动中,应贯彻既定的资金战略,以目标资本结构为指导,协调企业的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如果忽视战略导向,缺乏对目标资本结构的清晰认识,很容易导致盲目筹资,使得企业资本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利率结构等处于频繁变动中,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二,缺乏对企业资金现状的全面认识导致的风险。企业在筹资之前,应首先对企业的资金现状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和宏、微观形势等提出筹资方案。如果资金预算和资金管控工作不到位,使得企业无法全面了解资金现状,将使得企业无法正确评估资金的实际需要以及期限等,很容易导致筹资过度或者筹资不足。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如果没有对全集团的资金现状做一个深入完整的了解,很可能出现一部分企业资金结余,而其他部分企业仍然对外筹资,使得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增加了不必要的财务成本。
第三,缺乏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导致的风险。筹资方案必须经过完整的授权审批流程方可正式实施,这一流程既是企业上下沟通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层次对筹资方案进行审核的重要风险控制程序。审批流程中,每一个审批环节都应对筹资方案的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评估,并认真履行审批职责。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有助于对筹资风险进行管控,如果忽略这一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则有可能忽视筹资方案中的潜在风险,使得筹资方案草率决策、仓促上马,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潜在风险。
第四,缺乏对筹资条款的认真审核导致的风险。企业在筹资活动中,都要签订相应的筹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筹资合同一般应载明筹资数额、期限、利率、违约责任等内容,企业应认真审核、仔细推敲筹资合同的具体条款,防止因合同条款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使得企业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或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这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的法律中介机构来进行合同文本的审核。
第五,因无法保证支付筹资成本导致的风险。任何筹资活动都需要支付相应的筹资成本。对于债权类筹资活动来说,相应的筹资成本表现为固定的利息费用,是企业的刚性成本,企业必须按期足额支付,用以作为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对于股权类筹资活动来说,虽然没有固定的利息费用而且没有还本的压力,但是保证股权投资者的报酬一样不可忽视,企业应认真制定好股利支付方案,包括股利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如果因股利支付不足,或者对股权投资者报酬不足,将会导致股东抛售股票,从而使得企业股价下跌,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第六,缺乏严密的跟踪管理制度导致的风险。企业筹资活动的流程很长,不仅包括资金的筹集到位,更要包括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利息、股利等筹资费用的计提支付,以及最终的还本工作,这一流程一般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是企业的一项常规管理工作。企业在筹资跟踪管理方面应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资金到账、资金使用、利息支付、股利支付等,并时刻监控资金的动向。如果缺乏严密的跟踪管理,可能会使企业资金管理失控,因资金被挪用而导致财务损失,也可能因此导致利息没有及时支付而被银行罚息,这些都会使得企业面临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筹资活动的流程较长,根据筹资业务流程,找出其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风险控制,可以提高风险管控的效率(见表1)。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中各环节的主要风险控制点包括:一是提出筹资方案。提出筹资方案是筹资活动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筹资活动的起点,筹资方案的内容是否完整、考虑是否周密、测算是否准确等,直接决定着筹资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整个筹资活动的效率和风险。二是筹资方案审批。相关责任部门拟定投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后,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高管层应对筹资方案履行严格的审批责任。审批中应实行集体决策审议或者联签制度,避免一人说了算或者拍脑袋行为。三是编制筹资计划。根据批准的筹资方案,财务部门应制定严密细致的筹资计划,通过筹资计划,对筹资活动进行周密安排和控制,使筹资活动在严密控制下高效、有序进行。四是实施筹资方案。筹资计划经层层授权审批之后,就应付诸实施。在实施筹资计划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认真做好筹资合同的签订、资金的划拨、使用以及跟踪管理等工作,保证筹资活动按计划进行,妥善管理所筹集的资金,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五是筹资后管理。筹集资金到位以后,企业应该做好筹资费用的计提、支付以及会计核算等工作。对于债券类筹资,企业应按时计提并及时支付债务利息,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于股权类筹资,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并能让股东满意的股利支付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支付股利。筹资费用的管理事关资金提供者的积极性,对培养企业良好的筹资环境极为重要。
表1 筹资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点
控制目标
控制措施
提出筹资方案
进行筹资方案可行性论证
1.进行筹资方案的战略性评估,包括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合,筹资规模是否适当;
2.进行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如筹资成本是否最低,资本结构是否恰当,筹资成本与资金收益是否匹配;
3.进行筹资方案的风险性评估,如筹资方案面临哪些风险,风险大小是否适当、可控,是否与收益匹配。
筹资方案审批
选择批准最优筹资方案
1.根据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审批经过可行性论证的筹资方案;
2.审批中应实行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制定筹资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筹资计划,科学规划筹资活动,保证低成本、高效率筹资
1.根据筹资方案,结合当时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和不同方式的筹资数量,财务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筹资计划;
2.根据授权审批制度报有关部门批准。
实施筹资
保证筹资活动正确、合法、有效进行
1.根据筹资计划进行筹资;
2.签订筹资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3.按照岗位分离与授权审批制度,各环节和各责任人正确履行审批监督责任,实施严密的筹资程序控制和岗位分离控制;
4.做好严密的筹资记录,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
筹资活动评价与责任追究
保证筹集资金的正确有效使用,维护筹资信用
1.促成各部门严格按照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2.监督检查,督促各环节严密保管未发行的股票、债券;
3.监督检查,督促正确计提、支付利息;
4.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监督管理;
5.评价筹资活动过程,追究违规人员责任。
(三)筹资业务的会计控制
对于筹资业务,企业还应设置记录筹资业务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资金筹集、本息偿还、股利支付等相关情况,妥善保管筹资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资金提供方进行账务核对,确保筹资活动符合筹资方案的要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筹资业务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企业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对筹资业务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应通过相应的账户准确进行筹集资金核算、本息偿付、股利支付等工作。二是对筹资合同、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应妥善保管。与筹资活动相关的重要文件,如合同、协议、凭证等,企业的会计部门需登记造册、妥善保管,以备查用。三是企业会计部门应做好具体资金管理工作,随时掌握资金情况。财会部门应编制贷款申请表、内部资金调拨审批表等,严格管理筹资程序;财会部门应通过编制借款存量表、借款计划表、还款计划表等,掌握贷款资金的动向;财会部门还应与资金提供者定期进行账务核对,以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与资金安全。四是财务部门还应协调好企业筹资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等,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三、关于投资活动
企业投资活动是筹资活动的延续,也是筹资的重要目的之一。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一种盈利活动,对于筹资成本补偿和企业利润创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企业资金状况以及筹资可能性,拟定投资目标,制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的数量、结构、方向与时机,慎选投资项目,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或衍生金融工具等高风险投资。境外投资还应考虑政治、经济、金融、法律、市场等环境因素。如果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应当严格控制并购风险,注重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
(一)投资活动业务流程
企业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不同投资类型的业务流程,以及流程中各个环节体现出来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具体措施进行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投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图2)一般包括:
第一,拟定投资方案。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等,提出本企业的投资项目规划。在对规划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确定投资项目。
第二,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对投资项目应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可行性研究需要从投资战略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有可靠的资金来源、能否取得稳定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是否处于可控或可承担范围内、投资活动的技术可行性、市场容量与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投资方案决策。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要通过分级审批,集体决策来进行,决策者应与方案制定者适当分离。重点审查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投资战略目标和规划、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投入资金能否按时收回、预计收益能否实现,以及投资和并购风险是否可控等。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投资方案需要经过有关管理部门审批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
第四,投资计划编制与审批。根据审批通过的投资方案,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编制详细的投资计划,落实不同阶段的资金投资数量、投资具体内容、项目进度、完成时间、质量标准与要求等,并按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签订投资合同。
第五,投资计划实施。投资项目往往周期较长,企业需要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进行有效管控。在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密切关注投资项目的市场条件和政策变化,准确做好投资项目的会计记录和处理。企业应及时收集被投资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同时,在项目实施中,还必须根据各种条件,准确对投资的价值进行评估,根据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记录。如果发生投资减值,应及时提取减值准备。
第六,投资项目的到期处置。对已到期投资项目的处置同样要经过相关审批流程,妥善处置并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收益。企业应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重视投资到期本金的回收;转让投资应当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核销投资应当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
图2 投资活动业务流程图
(二)投资活动的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
第一,投资活动与企业战略不符带来的风险。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南和方向。企业投资活动应该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恰当权衡收益与风险。要突出主业,妥善选择并购目标,控制并购风险;要避免盲目投资,或者贪大贪快,乱铺摊子,以及投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现象。
第二,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成本与收益上不匹配的风险。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需要通过筹资予以满足。不同的筹资方式,可筹集资金的数量、偿还期限、筹资成本不一样,这就要求投资应量力而为,不可贪大求全,超过企业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进行投资;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要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以避免财务危机发生;投资收益要与筹资成本相匹配,保证筹资成本的足额补偿和投资盈利性。
第三,投资活动忽略资产结构与流动性的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会形成特定资产,并由此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资产流动性。对企业而言,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企业投资中要恰当处理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通过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在保证企业资产适度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盈利性,这也就是投资风险与收益均衡问题。
第四,缺乏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的风险。授权审批制度是保证投资活动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则通过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投资活动在严格控制下进行,这是堵塞漏洞、防止舞弊的重要手段。没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企业投资就会呈现出随意、无序、无效的状况,导致投资失误和企业生产经营失败。因此,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是投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与投资责任制度相适应,还应建立严密的责任追究制度,使责权利得到统一。
第五,缺乏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的风险。投资是直接使用资金的行为,也是形成企业资产的过程,容易发生各种舞弊行为。在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以外,是否有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也是避免投资风险、影响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建立严密的资产保管制度,明确保管责任,建立健全账簿体系,严格账簿记录,通过账簿记录对投资资产进行详细、动态反映和控制。投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和对应的控制措施见表2。
表2 投资业务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点
控制目标
控制措施
提出投资方案
进行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
1.进行投资方案的战略性评估,包括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合;
2.投资规模、方向和时机是否适当;
3.对投资方案进行技术、市场、财务可行性研究,深入分析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先进性、市场容量与前景,以及项目预计现金流量、风险与报酬,比较或评价不同项目的可行性。
投资方案审批
选择批准最优投资方案
1.明确审批人对投资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和责任,不得越权;
2.审批中应实行集体决策审议或者联签制度;
3.与有关被投资方签署投资协议。
编制投资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投资计划,作为项目投资的控制依据
1.核查企业当前资金额及正常生产经营预算对资金的需求量,积极筹措投资项目所需资金;
2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并根据授权审批制度报有关部门审批。
实施投资方案
保证投资活动按计划合法、有序、有效进行
1.根据投资计划进度,严格分期、按进度适时投放资金,严格控制资金流量和时间;
2.以投资计划为依据,按照职务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各环节和各责任人正确履行审批监督责任,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防止各种舞弊行为,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要求;
3.做好严密的会计记录,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
4.做好跟踪分析工作,及时评价投资的进展,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决策层,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或制定投资退出策略。
投资资产处置控制
保证投资资产的处理符合企业的利益
1.投资资产的处置应该通过专业中介机构,选择相应的资产评估方法,客观评估投资价值,同时确定处置策略;
2.投资资产的处置必须经过董事会的授权批准。
(三)投资业务的会计控制
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进行投资的会计处理。根据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投资业务适用的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期限、收益等事项,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对于被投资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当期大幅下跌等情形的,企业财会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具体包括:一是企业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地会计核算、记录与报告,确定合理的会计政策,准确反映企业投资的真实状况。二是企业应当妥善保管投资合同、协议、备忘录、出资证明等重要的法律文书。三是企业应当建立投资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期限等情况,作为企业重要的档案资料以备查用。四是企业应当密切关注投资项目的营运情况,一旦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大幅下跌等情形,必须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必须准确合理地对减值情况进行估计,而不应滥用会计估计,把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
四、关于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保持生产经营各环节资金供求的动态平衡。企业应当将资金合理安排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做到实物流和资金流的相互协调、资金收支在数量上及在时间上相互协调。第二,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只有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带来价值增值。加强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就是要努力促使资金正常周转效率,为短期资金寻找的适当投资机会,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沉淀等低效现象。第三,确保资金安全。企业的资金营运活动大多与流动资金尤其是货币资金相关,这些资金由于流动性很强,出现错弊的可能性更大,保护资金安全的要求更迫切。
(一)资金营运活动的业务流程
企业资金营运活动是一种价值运动,为保证资金价值运动的安全、完整、有效,企业资金营运活动应按照设计严密的流程进行控制。
第一,资金收付需要以业务发生为基础。企业资金收付,应该有根有据,不能凭空付款或收款。所有收款或者付款需求,都有特定的业务引起,因此,有真实的业务发生,是资金收付的基础。
第二,企业授权部门审批。收款方应该向对方提交相关业务发生的票据或者证明,收取资金。资金支付涉及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应严格履行授权分级审批制度。不同责任人应该在自己授权范围内,审核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申请人提交票据或者证明的合法性,严格监督资金支付。
第三,财务部门复核。财务部门收到经过企业授权部门审批签字的相关凭证或证明后,应再次复核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票据的齐备性,相关手续手续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并签字认可。
第四,出纳或资金管理部门在收款人签字后,根据相关凭证支付资金。
(二)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
一是审批控制点。把收支审批点作为关键点,是为了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审批权限的合理划分是资金营运活动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审批活动关键点包括:制定资金的限制接近措施,经办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应该得到授权审批,任务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支业务;使用资金的部门应提出用款申请,记载用途、金额、时间等事项;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主管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签章。
二是复核控制点。复核控制点是减少错误和舞弊的重要措施。根据企业内部层级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纵向复核和横向复核这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上级主管对下级活动的复核;后者是指平级或无上下级关系人员的相互核对,如财务系统内部的核对。复核关键点包括:资金营运活动会计主管审查原始凭证反映的收支业务是否真实合法,经审核通过并签字盖章后才能填制原始凭证;凭证上的主管、审核、出纳和制单等印章是否齐全。
三是收付控制点。资金的收付导致资金流入流出,反映着资金的来龙去脉。该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按照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并对已完成收付的凭证加盖戳记,并登记日记账;主管会计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簿中,定期与出纳人员的日记账核对。
四是记账控制点。资金的凭证和账簿是反映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的信息源,如果记账环节出现管理漏洞,很容易导致整个会计信息处理结果失真。记账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
五是对账控制点。对账是账簿记录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报表生成前一个环节,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作用。对账控制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
六是银行账户管理控制点。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银行账户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包括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消是否有授权,下属企业或单位是否有账外账。
七是票据与印章管理控制点。印章是明确责任、表明业务执行及完成情况的标记。印章的保管要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
表3 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点
控制目标
控制措施
审批
合法性
未经授权不得经办资金收付业务;明确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权限
复核
真实性与合法性
会计对相关凭证进行横向复核和纵向复核
收支点
收入入账完整,支出手续完备
出纳根据审核后的相关收付款原始凭证收款和付款,并加盖戳记
记账
真实性
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
对账
真实性和财产安全
账证核对、账表核对与账实核对
保管
财产安全与完整
授权专人保管资金;定期、不定期盘点
银行账户管理
防范小金库;加强业务管控
开设、使用与撤消的授权;是否有账外账
票据与印章管理
财产安全
票据统一印制或购买;票据由专人保管;印章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与企业法人章分管
总之,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有利于企业宏观掌握和控制资金筹措、运用及综合平衡,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