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主要对单位的计划、方案、预算制定的审查,经济合同批准之前的审查,经营决策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事前审计可以起预防作用,减少失误,防止弊端,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事前审计对于预防错弊,防患于未然,保证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会计资料的正确性,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最佳决策方案,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故也称为预防性审计。
实行事前审计的目的及内容
事前审计主要目的是加强预算、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审计的审计内容包括对财政预算、信贷计划、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决策,诸如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产品生产或个别部件加工方案的选择等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预算等。
事前审计的特征
1.前瞻性。
前瞻性是指审计对未发生经济事项前期行为的评价和提示。其含义:
①对象的事前性。事前审计的对象不是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而是未发生经济事项的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经营目标、投资决策等;
②评价的超前性。事前审计不是对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的监督,而是对未发生经济事项的提前评价;
③前景的预示性。事前审计不是对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的仲裁,而是对未发生经济事项前景的提示。
2.模糊性。
模糊性是指事前审计难以完全和准确地测定、描述和预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审计对象及结论的各种因素。其含义:
①对象的不确定性。决策、目标、计划等是对未发生经济事项的提前规范,受制的未来因素很多,其间某一因素稍有变化,决策、目标、计划等就会随之而变化;
②计量单位的近似性。事前审计结论一般量化为价值量,而价值计量的本身也只能近似地反映客观事实,何况还有些要素难以用价值度量,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③量化方法的随意性。审计结论的量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同一种方法也会因行为人所处的环境、经历、知识、爱好及考虑的角度不同或数据的取舍不同而有所差异;
④结论的有待验证性。事前审计结论的有效性在于指导未来的实践,而在未指导实践之前要受实践的印证;
⑤语言的模糊性。模糊的语言往往比精确的语言更能描述被审计单位未来经济事项的发展趋势。
3.权变性。
权变性是指事前审计行为的应变性。其含义:
①因素从变。事前审计主体面对未来事项的众多可变因素,要应对自如,唯一明智地选择,就是因时因地从变;
②方案从变。决策、目标、计划等本身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审计结论的不确定性,要从多元结论化的方案中选择最为满意的方案,也只能采用从权的原则。
4.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事前审计对未发生经济事项的约束性。其含义:
①对象原发的规范性。决策、目标、计划等作为一个单位管理行为的结果,其全部功能在于规范本单位未来的经济活动。它们的这一特性不会因为自身的被审计而消失;
②结论的规范性。事前审计结论是对决策、目标、计划等的再评价、再鉴定、再论证,这就必定会强化对象原发的规范性,对被审计单位未发生经济事项产生更大的防范作用。
事前审计操作要点
事前审计操作是指依据审计程序,具体执行各步骤规定的工作,以达到预定目的职业行为。以下只谈要点:
1.确定审计项目。
确定审计项目的关键就是要注意根据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确定具有典型性的单位为被审计单位,以及这些单位中带有普通性、倾向性的经济事项的决策、目标、计划等为审计项目。以此解剖麻雀,找出矛盾,揭示规律,进而推广。
2.配备审计人员。
基于事前审计的特殊性,其技术难度较事后审计更大,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配备审计人员的关键就是选派下列条件兼备的优秀审计人才:
①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客观、正直、公平、廉洁;
②具有完备的知识素质,不仅专业知识功底雄厚,而且也精通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
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素质,不断添加创意,全面重塑职能专业的内涵与外延。
3.拟定审计工作方案。
拟定审计工作方案的关键在于编制依据的详尽及具体实施步骤的紧凑、合理。
①编制依据的详尽即是依据被审计单位未来经济事项基期情况、国内外同行业的情况及市场预测情况等写出详尽的调查报告;
②具体实施步骤的紧凑、合理。所谓紧凑是指时间安排不能拖泥带水,时紧时松,要匀速进行;合理,就是环环紧扣、不断演进,圆满终结。
4.实施审计工作方案。
实施审计工作方案要着重抓好这样四点:
①摸清家底。所谓家底是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资金、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及信息等要素的综合平衡水平。要摸清这个家底,就得要进行现场清查,调阅资料、核对帐目,以对整个家底了如指掌;
②分析管理现状。企业微观经营的成功,不仅在于雄厚的家底,而且更在于良好的管理。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现状,看企业系统的各构成要素质和量是否精良,配置是否合理,组织是否恰当,指挥是否得力,技术是否先进,基础工作是否健全,外部环境是否宽松,内部条件是否充分等,以恰如其分评价管理水平;
③重新匡算。在了解家底、剖析了管理的现状之后,就应采用专门方法重新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成本、期间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投资收益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进行综合平衡,以此校正决策、目标、计划等审计项目;
④加强复核。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还必须对初审结束后提出的审计招待、起草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代拟稿进行严格复核。看程序是否完备,步骤是否到位,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合适,评价是否恰当。
5.监督审计裁决的执行。
审计一旦终结,所作出的审计裁决就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若在规定期内拒不执行,或无故拖延的,审计机关可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或通知有关部门停止财政拨款、停止银行货款等。另外,对于某些审计重点户及在执行审计裁决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可由原审计人员或指派其他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回访,以听取被回访单位介绍审计结论和决定及建议的执行情况,查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写出审计回访报告。若在回访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有隐瞒行为或有漏审、错定等问题,还需要指派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审计,并单独写出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