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其主要特征为:经营大量货币性项目,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从事的交易种类繁多、次数频繁、金额巨大,要求建立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会计处理和控制职能分散,要求保持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要求采取控制程序进行记录和监控;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受到银行监管
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注册会计师对银行会计报表
审计的重点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是关系到银行生死存亡的问题。资产质量的重点是贷款质量。注册会计师应依据《贷款通则》对银行贷款质量进行评价,将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后三项合计为银行不良贷款。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银行的贷款管理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可信,采取分析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银行资产质量,对大额贷款和不良贷款进行函证,并要求银行管理当局提供银行监管当局的检查报告,参考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贷款质量评价的意见。 (二)关注银行各项准备金的提取,特别是呆账准备的提取 银行贷款发生呆账不可避免。银行的呆账应控制在同业公认的水平内,特别是要控制在银行风险承受能力之内。贷款准备金制度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有效方法。银行是否足额提取呆账准备对银行的安全性、稳健性及盈利性有重大影响。银行应当根据资产的风险大小确定呆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最高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00%,最低为1%。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并评价呆账准备金计提的合理性与充足性。 (三)关注贷款业务 银行资产业务中尤其要关注不良贷款问题,看贷款的流动性、集中度,关注贷款呆账预备金的计提与核销等。注册会计师在贷款业务方面应重点检查:一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异常增加的贷款,二是关联企业相互担保的贷款,三是贷款用途失去监控的贷款,四是贷款资料中有虚假成分和抵押担保手续不完备的贷款,五是超出偿还能力的个人贷款。 (四)注意银行负债的合规性 银行债务大部分是社会负债,其中最主要的项目是存款,其次是对外借款、拆入代理行和联行往来款项。根据银行负债构成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应对银行负债变量的金额进行分析性测试,判断银行支付存款能力,重点关注吸收存款及融资的渠道是否正常,有无非法融资、非法拆借等。 (五)重视银行收入的确认 银行收入对利润真实性有很大的影响。银行股东、管理当局、社会公众及监管当局都非常重视银行的盈利状况。银行收入的确认应执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等规定。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银行的内控可信度,运用职业判断,谨慎地确认银行的收入。可以根据银行贷款平均余额、利率档次和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的比重测算大致的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通过抽查贷款大户和不良贷款的利息计算验证银行贷款利息收入的合规性;测试银行计算机系统对利息计算的准确性;特别关注银行有无继续提取不应当计提的利息收入。 (六)关注银行表外业务及关联事项 银行表外业务可以简单分为传统和创新两大类。大量的表外业务核算是银行区别于一般企业的重要特征。我国银行的分支行表外业务大部分是传统业务,总行可能存在大量创新业务,海外分支行可能存在比较多金融创新业务。银行表外业务的审计可以通过检查银行与上下级行及代理行往来的账项、函电和合约,发现线索,揭示银行漏报或不报表外业务的问题。国际上,注册会计师会在审计报告账项附注中说明银行表外风险,银行或有负债,未履行的财务合约,资本及租约承担等情况,并在审计报告后附送“未经审核的补充资料”,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比率;分项资料,如银行资产的分布,营业地区、零售或批发业务主要范围;贷款分类;不良贷款情况;风险管理措施等。 注册会计师审计团队所考虑的主要审计风险及相应的审计策略如下表所示:
重点关注领域
审计策略
资产业务
关注不良贷款问题,看贷款的流动性、集中度,关注贷款呆账预备金的计提与核销,评价呆账准备金计提的合理性与充足性等
负债业务
对银行负债变量的金额进行分析性测试,判断银行支付存款能力,关注吸收存款及融资的渠道是否正常,有无非法融资、非法拆借等
中间业务——支付结算业务
关注支付结算系统是否快速、安全、稳定,操作是否合规
联行业务
现代化支付系统下的联行系统风险、操作风险应作为风险测评的重点
财务核算方面
应将影响利润的相关科目及业务作为重要的风险点,并通过相关指标分析加以监督,关注其财务制度的透明度及其内外部监督体系是否健全有效
表外业务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表外业务尤其是具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如信用证、保函和担保等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并分别表外项目类别进行充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