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审计 > 正文

审计人员应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2018-08-07 11:45     来源:中国会计网     
在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应顺应时代要求,培养敬畏法律之心,强化法律意识,对照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精神,履行好审计人员的法定职责。要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依法依规审计,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努力做法治型的审计人,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  一、认真学习宪法、审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做真心知法的模范。一要认真学习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认真学习宪法,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我们审计人员学习宪法,就是要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享受宪法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不做宪法禁止的事,不做宪法未授权的事。二要认真学习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审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法律保障。 学习《审计法》,有利于审计机关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更好地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也有利于审计机关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坚持依法审计, 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三要认真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法律武器,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业务的必备工具。对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审计人员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只有认真学法,才能知法懂法。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  二、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做严格执法的模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关键在严格执法。审计人员要争当依法履责的表率。审计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和业务性强,依法执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把依法执审当作一种习惯。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育审计人员良好的执业习惯,提高推行法治的能力。要教育审计人员自觉增强接受监督和约束意识,遵守规矩,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要强化依法执审意识,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开展工作,保持职权内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二是要把依法依规当作一种常态。审计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审计的崭新功能定位,决定了审计工作中,要严字当头,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勇于担当、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把握重点、抓住要点、持之以恒,抓平常、抓日常、抓经常。对于敢于顶风违纪的人和行为,一定不能手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通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法治;通过依法公开审计结果,推动法治公开。三要把依法监督当作一种追求。发挥审计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应当更加积极主动,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当作一种追求,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树立对法治的信仰。要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增加违法者的违法责任成本,形成对腐败分子的震慑力。加大对超越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随意执法、以权压法、以情代法等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形成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  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做自觉守法的模范。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审计人员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没有法治意识、具不具备法治能力、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这就需要审计人员顺应时代要求,更加严格自律,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一要敬畏宪法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敬畏宪法法律是自由的底线。市场经济社会,物质诱惑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心中无法,把持不住贪欲,把持不住权力,必将引火烧身。审计人员必须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不越“雷池”半步。二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更加严格自律,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真正做到依法用权、理性用权、谨慎用权,绝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三要争做法治型的审计人员。法律是人们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也是审计人员必须带头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基本底线。要带头遵纪守法,将自己置于法律约束之中和群众监督之下,不当特殊公民,自觉地无条件地遵守法律,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审计人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意味着更多纪律约束和责任担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