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税务部门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不断提升税收治理效能,助力实体经济畅通“微循环”企稳向好。
以“数”赋能,助推税惠红包精准落地
“如果不是税务部门及时提醒,我们也不知道可以少缴9.51万元的税收。”安徽澈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贾秀萍介绍,税务主管部门在数据指标核对时发现,去年疫情期间按照国家的统一政策,企业增值税由3%征收率减按1%征收率征收,澈林公司刚开始不知情,后来在税务部门提醒下办理了9.51万元的退税。
扫描数据、交叉比对、锁定疑点、跟进核实、辅导享受……合肥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一次数据比对和推送,拟出应享未享税收优惠的企业名单,发送给基层税务局,由税务人员提醒相关企业,并负责跟踪企业的反馈情况,做好后期管理与服务。
安徽省税务部门为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运用税收大数据,跟踪分析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精确锁定“应享未享”纳税人,通过“分类、定向”开展政策辅导,把税惠“红包”一个不落地送到纳税人手中。2020年安徽省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向纳税人精准推送3.2万条税费优惠服务提醒,帮助1.1万户次纳税人正确享受税费优惠。
以“数”搭桥,促进实体经济产销对接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利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开发了“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便利企业实现购产销对接。安徽省税务局利用该系统,应企业之需,帮助企业精准对接供需合作,助力复工复产。
安徽维尔丽食品有限公司是庐江食品行业的先进企业,主营月饼、粽子、饼干等糕点制作销售。去年,该企业财务负责人朱丹丹通过税务平台向主管部门提交“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征集问卷”,企业需求栏次填写品名为“面粉”。收到企业反馈的诉求后,税务部门详细询问所需面粉的具体种类,分别从广东、河南、浙江等地筛选出4户糕点粉(中筋粉)供应商,当日通过税务平台反馈给纳税人。“当时生意不好做,幸亏税务局的帮助,提供的企业价格比较合理,解决了生产的困难。”朱丹丹表示。
“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具有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等优势,2020年以来,安徽省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供应链查询’服务,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受益于此,找到合适的上下家,实现了产销精准对接。”安徽省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局长叶向东介绍。
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省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累计为583户企业匹配40492户上下游供应商。
以“数”发声,服务地方科学决策
税收大数据事关财政收入,也关系企业和个人收支,几乎每个人每一个市场主体都与税收息息相关。税收大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温度计”“晴雨表”,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态势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政府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去年,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一份份数据详实、分析透彻的税收分析报告直达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人手里,成为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疫情发生后,阜阳市税务局建立起由9个业务部门组成的复工复产分析专班,定期向党委政府报送分析报告,以“精准深”的税收视角助力党委政府找准复工复产的重点难点,打通堵点补断点。阜阳市相关负责人在市税务局报送的复工复产分析报告上批示:“针对我市复产差距较大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界首市等行业和地区,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找准原因和对策,提高复产质效。”随即,市政府召集市经信局、交通局、金融局等6部门,专题研究税务部门相关建议,并由两名市委常委牵头开展调研。随后,支持相关行业发展的举措陆续出台。
税收大数据俨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融入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更逐渐成为一种“大数据+实体经济”的助推力量,为实体经济注入无限生机和强劲动力。
安徽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德志表示,税务部门有海量的税收大数据资源,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今后将继续深化税收大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应用,构建数据服务发展的联动机制,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为发展大局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