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明确规定,无形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当前,事业单位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意识越来越强,制度日趋规范,资产流失状况得以改善。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尽如人意,管理与监督比较粗放,导致核算和管理出现不少漏洞,资产流失严重。规范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强对主管领导和财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势在必行。
增设两个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计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事业支出”。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第124号科目“无形资产”明确规定了无形资产的范围,取得后如何入账,各种无形资产应合理摊销,明细账的设立等。除此之外,少有相关法规对此做出更为具体的规定。
这样,就出现一些不规范之处,如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购买专利技术时,或用自己的商誉价值参与投资时,无形资产的摊销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账外资产。而处理无形资产过户时就核销了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不再有余额,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反映出无形资产的存在,无形资产都将处于账外资产的状态。
单位向外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时出现了没有成本可转的现象,需要增设科目,加以弥补。
增设“无形资产基金”科目。
该科目属净资产类科目,与无形资产科目同增同减,余额相等,互为对应科目,用来反映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占用的用于无形资产的资金。
增设了无形资产基金科目,无形资产在摊销列作支出后,仍以原始价值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既能及时反映事业单位用于无形资产的支出,保证事业单位消耗的资金及时获得补偿,又避免了账外资产的出现,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会计制度前后矛盾的问题。
增设“累计摊销”科目。该科 目属于负债类科目,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事业单位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摊销列作支出后,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摊销过程和余额。
建立核销审批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了无形资产的范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无形资产的内涵日益丰富,原有的列举性规定已经大大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如商业秘密、营销网络、商号等在准则中均未被提及。
这就需要出台新的制度或法规,加以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登记和核算相关条文。监管部门应根据现有法规和制度制订细则,进一步细化核算,将现有无形资产纳入账内核算,建立对无形资产的核销审批制度。
强化评估与核算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成本应该包括创造发明成本、法律保护成本、发行推广成本等。
这些成本需要依照政策和法律规定或者投资合同及协议来确定。
一项无形资产获利能力通常与评估价值是正相关的。在正常的条件下,其获利能力越强,评估价值越高;获利能力越弱,评估值越低。当然,有的无形资产尽管投入成本很高,但不为市 场所接纳,或由于收益能力低,其评估值很低。
无形资产使用期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其评估值。无形资产越先进,其领先水平越高,使用期限越长,其无形损耗程度越低,其具有实际超额收益的期限(或收益期限)越长。
可以出售或转让的无形资产评估值随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市场需求越大,则评估值就越高。
同时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越广,适用程度越高,需求者越多,需求量越大,评估值就越高。
此外,还要科学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核算。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借鉴3种方法:收益现值法。通过测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来确定评估资产的价值。重置成本法。
一般只可用于以成本补偿为目的并可单独计算取得成本的无形资产,适用于那些能被重建或替代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也可估算因无形资产使生产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减少或价格降低、浪费减少和更有效利用设备等带来的经济收益。现行市价法。适用于计算机软件、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的评估。采用现行市价法能直接得到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下限。
应用这三种方法要注意以下事项。
合理确定无形资产带来的预期收益,分析与之有关的预期变动、受益期限,与收益有关的成本费用、配套资产、现金流量、风险因素和货币时间价值。确定分配到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单项资产收益之和不超过企业资产总和带来的收益。预期收益口径与折现率口径保持一致。当预测趋势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应当包括开发者或持有者的合理收益,还要考虑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因素。
依据的价格信息具有代表性,如确定具有合理比较基础的类似无形资产,收集类似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市场信息和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的交易信息,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和无形资产情况的变化,考虑时间因素,对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交易信息进行必要调整。
当然,对同一无形资产使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评估方法,对取得的各种价值结论进行比较,分析问题并做相应调整,相互参照,协调运用,得到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