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计学习 > 会计基础 > 正文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准则重构

2015-12-31 10:05     来源:中国会计网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1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同年还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企业会计准则以面向市场经济为理念,充分吸收了会计学的研究理论,覆盖了我国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趋同对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阐释。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我国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设置沿革

 

(一)建国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后,我国在会计核算制度上主要借鉴了根据地时期的会计核算经验和部分借鉴了苏联会计核算经验,逐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

 

1950年7月1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试行的《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1951、1952年先后两次全面修订了全国统一的各行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值、费用、收入、利润等六类,国营工业企业共设置149个一级会计科目,基本形成了中国统一的会计制度。其后广泛引进前苏联的作法,财政部于1955年正式颁发了由苏联专家参与制定的《国营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统一会计报表和说明草案》。

 

这一时期的会汁核算制度在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形式方面,几乎照搬苏联模式,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划分为五类,设置一级会计科目90个。1966年财政部颁布试行《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草案)》,将会计科目删减合并为26个。十年“文革”期间,企业会计制度遭到了极大破坏,会计核算制度发展缓慢。1973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首次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类和资金来源类,并划分了28个会计科目。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5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会计准则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1980年以来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大量涌现。

 

财政部酝酿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于1985年7月1日开始施行。该制度把资产、负债、资本、成本、损益定为会计的基本要素。1992年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同年5月发布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设置68个一级会计科目。

 

根据十余年的改革经验,在广泛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基础上,我国于1992年1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陆续发布了14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既借鉴国际惯例,又体现了各行业的特点和政策要求。

 

每个行业单独一套会计科目,不同行业之间有相互联系,其中有5%以上的共性科目。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例,设置五大类会计科目:27个资产类科目,15个负债类科目,5个所有者权益类科目,2个成本类科目,11个损益类科目。

 

(三)2006年新准则中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一设置与以往年代虽然基本相同,但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要素从总体上进行了规范。新基本准则规范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会计要素的定义、基本确认、计量标准及其报告,较好地处理了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基本准则明确会计的基本性、原则性问题的特征。

 

(2)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财政部在2006年10月30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将会计科目划分为六大类162个,分别是: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其中73个资产类一级会计科目,36个负债类一级会计科目,5个共同类一级会计科目,7个所有者权益类一级会计科目、7个成本类一级会计科目,34个损益类一级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涵盖了各类行业企业全部的经济业务,其中行业专用会计科目68个,形成了我国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构建了新世纪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成为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际工作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二、我国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缺陷分析

 

(一)会计要素设置的缺陷会计要素的设置还存在着缺陷:

 

(1)与国际会计的设置不一致。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会计要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分类和内容上与世界各国基本一致。个别国家又将某些要素进行分解,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业主投资、业主派得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将所有者投资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

 

第二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在分类上与世界各国存在一定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设置收益和费用两个要素,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设置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等5个要素;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设置利得、损失和向所有者分配等3个要素;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设置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4个要素;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则引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设置,只有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我国台湾地区只是在损益计算时涉及到收入、费用、利润,但没有将它们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

 

而且各国对收入和费用要素的界定存在较大分歧。

 

例如,我国和美国采用了狭义的定义,认为收入仅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赞用仅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并采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强调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采用了广义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的是“收益”和“费用”,收益包括利得,费用包括损失,英国则采用了“利得”和“损失”,其中利得包括收入,损失包括费用。

 

(2)将利润作为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不符合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基本准则是所有具体准则的基础,是用来指导、评估和发展具体准则,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之中处于基础位置。

 

在会计基本准则中对会计核算的对象进行总体概括就是会计要素。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利润定义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据此,利润的计算取决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利润作为一个要素实有不妥,理由是利润只是收入和费用的计算结果,将其作为会计要素之一是不科学的。

 

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收入和费用是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作为会计要素,而利润只是收入和费用二者相减的结果,将其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在基本准则中列示,违背了会计基本准则的基础地位。

 

(3)在收入和费用范围的界定上不科学。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同时取消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的描述性语句,更加符合企业经济业务多元化、复杂化的现时特征。将费用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但是在范围界定上不科学,在期末结转、计算利润时却又包括了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利得和损失。例如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这样一来就使得收入和费用的范围前后不一致,内涵和外延不一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缺陷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设置也存在如下不足:

 

一是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会计要素不一致。如前所述,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所形成的项目。因此,会计科目应当以会计要素的分类为前提设置,具体反映各类会计要素的详细情况。新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六大类会计科目,这种分类显然与会计要素的分类不一致,导致了人们对会计科目的歧义理解,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

 

二是会计科目的分类不科学。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科学分类的原则,违背了会计信息的明晰性原则,将某些性质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归类在一起,给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实际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例如设置了成本类会计科目,如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显而易见,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的发生,在形成产品之前,其实物形式是半成品或者在产品,其价值在半成品或者在产品之间的转销,最后构成库存商品的成本,其间一直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符合资产的条件,应当划归资产类;再如,将构成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划分了损益类会计科目。众所周知,利润是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差额,而收入和费用是两类性质不同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方法截然相反,将其共同归纳在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给会计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我国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重构的建议

 

(一)会计要素的重构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高度概括,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部分,它提供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基础,是会计核算及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前提,应当按照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划分和设置会计要素。

 

(1)坚持会计基本准则的基础地位,科学划分会计要素。在会计要素的设置上,坚持会计基本准则的基础地位,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按照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等五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其内容与新企业会计准则一致;收益和费用是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五大要素之间形成会计的基本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或者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这样五大会计要素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之所以没有设置利润会计要素,是因为从经济实质上来讲利润只是一定会计期间收益和费用相比较的结果,企业实现的利润导致了企业的权益增加,已经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之中,依据互排性原则,同一层次会计要素的设置不能重叠,而且企业的经营成果在损益表中完全可以得以反映,如果再设置利润要素实属不当。当然,利润是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最直接的指标,建议将利润在具体准则中进行规范,并将其纳入财务报告要素。这样既维护了基本准则的基础地位,又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系统、详细的信息,较好地解决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主次关系。

 

(2)科学界定收益和费用。在收益和费用的定义和划分上,可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用广义的概念将收益定义为在一定会计期间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表现为资产的流入或增值,或者是负债减少。按照与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将收益划分为收入和利得。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并在具体准则中明确规定收入和利得的具体规范。将费用定义为在一定会计期间导致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表现为资产的流出或折耗,或者负债的增加。按照与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将费用划分为经营支出(简称支出,下同)和损失。支出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损失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总流出,并在具体准则中明确规定支出和损失的具体规范。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四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时应当遵守明晰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据此,本文认为会计要素的设置既要符合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内容,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又要简明扼要,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从利得和损失的经济实质内容来看,利得与收入一样,都代表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损失与费用一样,都代表经济利益的流出,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收入和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利得和损失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偶发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为此,本文将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合并为收益类会计要素,既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又使得会计要素的划分简明易懂。

 

(二)按照会计要素科学设置会计科目

 

按照科学分类的原则和会计信息划分和质量保证的实质重于形式、明晰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等原则的要求,科学划分会计科目。首先在大类上设置与会计要素分类一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等五大类会计科目;其次,科学划分每一大类会计科目下面的具体科目。把现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成本类和共同类会计科目按照其经济实质划归到资产类科目中,把损益类会计科目划分为收益和费用两类会计科目。收益类会计科目又可以根据收入和利得进行具体划分,费用类会计科目又可以根据支出和损失进行具体划分,从而提供系统、详细的会计信息。通过如此划分,将企业复杂的交易或事项划分为五大类经济性质相同的经济业务,然后据此设置账户进行会计处理,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前后一致,使会计处理按类进行,简便易行。

 

会计要素的划分和设置是会计理论的基础内容,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会计事务处理的前提。世界各国会计对象是一致的,会计准则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各国会计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制定准则也各有侧重,会计要素有不同之处,即使在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内容也会随着变化。但是,这种差异不会导致会计要素的总体划分相差甚远。特别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要求世界各国遵循统一的会计要素分类,从而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